首页 > 财经 > 创富故事 > 正文

刘强东的进阶与畏惧:我不是个赚快钱的人

文章来源:财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21 17:51:47

收敛与聚焦

10月30日刘强东还是没忍住,他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今年威胁所有卖家不得参与京东双十一,而且叫嚣要‘平京’,算是彻底恐惧了!敌人恐惧我们在笑!”

全文共用了6个感叹号,语气强烈直指阿里与苏宁,但这仅限朋友圈少数人,与2012年在微博公开场合直呼其名的叫阵已有天壤之别。

刘强东告诉《财经》记者,他不希望京东朴实的文化被这些打打杀杀稀释掉。他说,“我是公司的一个符号,我一个人的变化对整个公司都有影响”,而一个人的转变是综合的,各个层面的,从自己的风格、态度、关注的东西、说话的语言,甚至连说话的措词、常用词的频率都跟过去不一样才行。

他变得有所畏惧,他认为未来京东只存在两个风险:战略和文化。为了保持文化的初心和纯洁,他谨小慎微。在战略的梳理上,则显得大刀阔斧。

2013年,京东将“商城”两个字去掉,同时成立金融公司。也正是这一年,腾讯发现在电商这条路上怎么也跑不过京东。2014年3月10日,腾讯发布公告,将旗下所有电商业务卖给京东,同时以2.14亿美元收购京东上市前15%股份,并有权在京东IPO时认购5%的股权。

刘强东告诉《财经》记者,与腾讯的合作谈了两年,腾讯一直都不死心,直到2013年“即便我不在国内,都做不过我们,他们也就死心了。”业务交给京东,自己专注视频游戏和社交,目前腾讯是京东最大的股东,刘强东是第二大股东(约18.8%左右,数字一直在变,且因AB股架构刘强东仍拥有绝对控制权)。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对移动端的其他想象,专心只做电商。

刘强东并不是一个拘泥于身份,弯不下腰的霸道总裁,相反他会向趋势低头。他的好朋友、京东的财务顾问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向《财经》记者评价刘强东是:“真爷们。”

在公开场合,刘强东都尊称马化腾为大股东。马化腾则自称是京东的首席体验官,隔三差五就在京东上下个单,如果遇到不顺的地方,他会第一时间向刘强东指出来。

两年来,京东战略越来越聚焦,即“倒三角战略”,前端是用户体验,后端是成本和效率。京东也渐渐明确了只做三个业务——电商、金融、技术(包含云计算),与此无关的都果断放弃,也不容许任何人讨论其他业务。

刘强东认为,无所不能的是政府,不是一个企业。过去的数年间,刘强东面临手机、足球、娱乐、健康、房地产等无数机会,“如果我去投资,我也能赚到钱,但是我们的股东才是专业的投资人,我不能和他们抢。”刘强东说,“我不是一个赚快钱的人。”

2015年刘强东看好自有品牌智能家居业务,甚至开始了产品规划和尝试:“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哪怕只占1%的市场份额都可以赚很多钱”,但他仔细研究发现,这还是短期利益,因为你没有供应链和工厂,10年之后你的灯泡要跟飞利浦竞争,这怎么可能?他退了回来,决定依然用京东智能去建立开放生态,扶持合作伙伴。

现在,京东只有电商这一个轴心,物流、金融、海外市场、农村市场全部因电商业务的需要,是提升成本效率的手段工具。

刘强东认为自己并不贪心,也容忍失败,包括自己的和员工的失败。据《创京东》一书记载:京东刚开始做图书品类的物流,因为未考虑清楚,将应该可移动的板架做成固定的,报废了一两万块板架,损失几十万元。在上海南翔做两层楼设计的仓库,结果证明不是最有效率的设计,重新拆了再建,100多万元打了水漂。

刘强东的观点是:“如果不让员工试错,一味惩罚错误,到最后就没人敢创新。”他经常跟一群高管开完会后,就跟京东商城CEO沈皓瑜私下讲,这又不知道赔多少钱,让他们先做,这比上MBA管用。

他害怕公司大了失去创新的活力,从2013年开始他便有意向后退一步,美国哥伦比亚上了半年的学,就连那年京东店庆日“618”都不在国内。

他已很少发言,在每天必到的早会上都很难听到他讨论业务,而是关心员工的生活、公司的文化,比如孕妇或备孕妇可以不用到新装修的办公地上班,公司专门开设一个没有甲醛污染的办公场所。他为员工多安排了一个月的产假,男女都有。

这亦可称之为管理上的收敛和放手。但他对公司却十分了解,公司每个月有一次经营分析会,讨论上个月的经营情况,每年有两次战略会,年中、年底各一次,每周有200多封的高管和管培生周报,他每一封都会仔细看。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