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创富故事 > 正文

何裕华:用23年救活塔山 一张牛皮席年销1个亿

文章来源:商界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21 17:56:50

渠道为王

由于消费者对牛皮凉席的认知度偏低,因而前期何裕华主要靠三种方式推广:上门推销、大型活动会议推介和进驻商场。

可是,渠道为王的年代,其它效果都微乎其微,只有赢得终端才是致命一招。如果没有终端,营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都无法实现再循环。

塔山牛皮凉席一上市,就选择进入新世纪、重百,不出所料地成为最紧俏的商品之一。并以重庆为据点,用地毯式搜索的方式开拓市场,将触角伸向武汉、南京、杭州、上海,乃至全国。

他像一条搏命的鲶鱼,出现在每一个有盈利机会的城市里。

走南闯北跑市场,在他身上发生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他亲自扛着牛皮席上火车,相当不方便,列车员往往不允许他上火车。记得1996年,在去武汉的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看他扛着一个大麻布口袋,怀疑他是贼,死死盯着他,大声说:“查票!”他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经过好长时间的解释,方才让他上车。

每到一个城市,只要到了大商场都会拿牛皮席给人家看。去杭州推销的时候,有一回,跑完商场已是下午3点,但火辣辣的太阳还是当头照,他扛着牛皮席去杭州灵隐寺游玩,因为把他肩扛的牛皮席误认为是高香,引起游客的好奇,引起好多人围观。

顶着“高大上”厂长的头衔,何裕华的实际工作却和厂里的其他推销员没什么区别。企业百废待兴,他得靠自己的能力去推销,风里来雨里去,多年的时间里,他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事业正欣欣向荣地成长起来,就好像作家余华在很多年后的一部小说《兄弟》中写到的,“他们像野草一样被脚步踩了又踩,被车轮辗了又辗,可是仍然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了。”

1997年,塔山皮革厂更名为重庆隆发皮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到2003年,通过6年努力,塔山牛皮凉席基本站稳脚跟。

2003年到2007年,塔山牛皮凉席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每年的增长率能达到50%。到了2007年,工厂年销量达到3万床。去年,塔山牛皮凉席的销量达到6万床,比2007年增长一倍,销售收入则达到1个个亿。

在这个小众市场,塔山占据重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据全国最少50%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冠军。

“商业是一个用结果检验过程的冒险游戏,我们必须更长久地活下去。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

回忆起最艰难的那段时光,何裕华如是总结。报告。工人们8点来工厂溜一圈,10点的时候,工人们早已散去,随便在大院里扔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更糟糕的是财政问题。当时皮革厂亏空了300万。换在北京,如果一天看三场故事片电影(1元/场),够看3043年了。

他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工人开工资,还是以私人的名义借来的5万元。

“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像两条鞭子,悬在我们的背上。”何裕华借用当时风靡一时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里的话来说。

尽管他以身作则,将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去经营。但由于塔山皮革厂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资不抵债,下游厂家需求不旺,企业在过后的三年,并没有转危为安。

1992年到1994年,塔山经历了最煎熬的三年困难期,何裕华随之也步入人生的低谷。他甚至想过放弃。

94年底,他秘密地筹划着一场“散伙饭”。当时,从朝天门乘船到三峡游玩的船票是30元,何裕华用工会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资金,召集40多名员工集体去游玩一圈,打算回去就宣布破产。

站在三峡岸边,何裕华一支接一支地抽着闷烟,心事重重,对秀丽山川、大好河山置若罔闻。“难道真的熬不过去了吗?”他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很不心甘。

三峡归来,原先计划好的宣告破产的想法没有发生,何裕华坚持了下来。只不过企业日日危如卵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日,他去逛街,偶然间在重百百货看见平铺在床上展示的牛皮凉席,做工很粗,价格不菲,一床就要卖400元,萌生做牛皮席的念头。

当然,决策不能靠拍脑袋,他分析:“虽然有一些小厂开始生产牛皮席,但数量上寥寥无几,而且做工粗糙,价格昂贵,只能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当时牛皮席市场几乎一片空白,没有真正有知名度的产品,更没有真正形成的品牌,缺乏真正的领导者。”

“长江一带盘踞着三大火炉城市,即使100个家庭中只有1家买,市场也不可估量啊!”他掂量着,喜出望外。牛皮席显然归于小众市场,却是一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

他的想法很快传到某些高管的耳边。有些高管提出异议,甚至反对:“干了十多年的猪皮,现要做牛皮,既无资金,也无技术。何况牛皮产品价格这么昂贵,卖不出去怎么办?”有人担心,“别打不到狐狸惹一身骚。”

何裕华的回答是:“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不变革,只能等死。”

1995年,塔山人自己制作、设计的牛皮凉席正式投产。

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要做的是一款经得起任何挑剔的完美产品:

首先,塔山牛皮席全部选用重庆三峡库区,生长6年—8年以上的水牛的头层皮为原料,其毛孔粗大,纤维松散;其次,对于每一张牛皮凉席,都最少需20天以上、50多道工序的不断打磨才能完工。

研发期间,何裕华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一天只休息1个小时,从早上5点开始,一直搞到凌晨三四点,以至于有些工人,即使站着,只要眼睛一闭都能睡着。“从厂房到我家步行最多20分钟,但我都一个多月没时间回家。”他回忆道。

死磕产品换来的是,塔山牛皮凉席既具有透气、散热、吸汗、防潮的功能,确保用户360°健康睡眠,还有调养风湿病、空调病等功能,俨然成为“保健型凉席”。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