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受阻
现在,小米还打算进入美国市场。小米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在近期某媒体活动上指出,小米正在考虑进入美国市场,主要销售小米的中高端产品小米Note和小米Note Pro。
进入北美市场绝非易事,尤其是专利缺少可能让小米面对来自各个手机品牌的诉讼。去年小米刚进入印度时,就受到了来自爱立信的专利诉讼。
CNBC在近期一则报道中泼了一盆冷水,“在美国市场,除了专利,小米还要小心它和苹果手机极为类似的设计,这都可能给它带来麻烦。”
除了专利缺乏,来自IDC的数据显示,中兴在2015年第二季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一跃成为了美国第四大的手机品牌;华为旗下独立手机品牌荣耀也已确定进入美国市场;酷派进入美国市场已达四年之久;一加更是凭借与CM系统的合作而在海外市场打出一片天,其总销量的40%是在美国完成的;甚至最近连锤子也打算进入美国市场。
国内的竞争对手跑到国外也没甩开,对于这样的小米来说,即使从谷歌挖来雨果·巴拉和 Jai Mani,可能是无济于事了。
高端市场乏力
小米产品线布局过于单一,“为发烧而生”的新鲜体验过去之后,很难形成用户粘性群体。
从产品布局来看,以华为为例,其在599元-3699元价位段,均有“爆款”产品:3000-4000元价位段的Mate系列,2000-3000元价位段的P系列,1000-2000元价位段的荣耀系列,1000元以下价位段的荣耀畅玩系列等,均有不错的销量。
而在小米的产品布局中,四个产品线红米、红米Note、小米、小米Note价位覆盖599-2299元之间。按当前的产品线来看,形成较大的销量突破比较困难。价格超过3000元的小米Note顶配版本,象征意义更是大于预计销量。
拿一个典型的价位段进行分析。3000-4000元价位段,小米几乎没有产品上榜,华为在此价位段的份额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第一,超过苹果和三星。从产品多样化角度来看,小米被华为碾压也不是没有道理。
小米的这一境遇和诺基亚2012年失去霸主地位时尤为相似。转向Windows Phone平台加速了Symbian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的趋势,迫使诺基亚通过下调价格吸引用户,从而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面临严重压力。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