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创富故事 > 正文

唐宁创始人鲁宁馨:从书店老板到电商女神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21 18:00:25

刘:当时在伦敦读书多少年?

鲁:两年。我到现在都对这个城市特别有感情,它让我看到秩序的完善,它连怎么去推动创意都是有秩序的。整个伦敦最大的周末市场叫Spitalfield Market,在利物浦街,你在那里能看到一些还在读书的学生的设计,因为伦敦有很多时尚学院,有很多专门做设计的自由职业者,他们会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去出售,然后慢慢有更多人会认知他们,也有很多明星比如ady gaga也会戴他们的项链,之后他们开始上伦敦时装周。像这样的案例特别多,他们有这样一个孵化的机制,但是你说这个孵化机制真的是靠什么孵化器吗?其实不是,首先是靠城市里的氛围,它通过城市里的这种文化,是文化商业的一种运营,把真正喜欢的人聚集在那里,而这样的一些人,和创作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互动。

鲁:亚洲的文化,在我看来是一种角色性消费。我们消费东西是为了把自己定义成为社会的某一个角色。06年的时候我去日本,看到十个女孩八个都拿着LV、GUCCI,但当我11年再去的时候,十个女孩九个都不会拿着名牌包。所以我就意识到,亚洲的消费开始进入到一个反思的时代。那时我就更坚定了信心,无论是唐宁还是后面我想在互联网上做的尝试,就是关注当下,人们在生活中真正所需的东西。我觉得真正的零售,应该是和生活非常近,但是它需要带领两到三年后人们的生活的样子。

2011年,鲁宁馨回国,她在北京创办了以品质为中心,注重原创,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的电商网站——优集品。在鲁宁馨看来,中国的电商已进入细分的阶段,她把目标群体定为中产阶级,有品位、对品质生活有感性需求的人群。

刘:你在冲进互联网的时候,那时候互联网已经搏杀得非常惨烈了,你那时候不担心自己一进来就牺牲掉了,因为到现在很多互联网都还是烧钱的阶段,投入特别大。

鲁:我进去的时候就像你说的是,第一波的垂直电商从一个高点掉下来进入寒冬的时候,但是我觉得互联网是断崖式发展的,因为你知道你不是上一代的电商,所以你知道你的机会来了。所以在大家感觉是寒冬的时候,我恰恰看到的是机会。那种寒冬的最大问题就是同质化。那时候每一个门类里面的垂直型电商,你把名字盖掉,大家长一个样子,而且那时PC端的时代,架构和陈列的商品都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同质化造成的后果就是客户来你这的原因就是打折,结果就是价格战,价格战带来一个问题,所有的基金都不会持续去“烧钱”的,你最后“烧”出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能够给用户持续提供的价值是什么?这个就决定了你能不能在这个市场上生存。

鲁宁馨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买手模式,让有专业知识的职业买手在全球筛选品牌,直接与品牌商签订代理权,把美观性、实用性、体验性三者兼顾的生活物品汇集于此。在这中间,鲁宁馨要求所有的商品都必须关注用户个性,关注用户真正所需。

鲁: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当时谈了一个法国品牌的儿童牙刷,是一个不倒翁的形状。很多孩子都是三岁,可能宝宝还不愿意自己刷牙,但是我发现一个那样的牙刷就可以解决,因为那个牙刷是个不倒翁的形状,孩子很容易握,就像他的玩具一样;第二个是牙刷毛是五个密耳,非常柔软,即使是一岁的孩子也不用担心损伤他。这样一个好的商品就可以解决这样那样的痛点,很多时候我看到这些商品,我的眼前是无数人的、家庭的,生活的画面和空间,人用到好的物品的时候脸上的神情,这些是我在亲历的部分。所以我不会只看到商品,我会看到未来人们使用它的时候会是怎样。当很多人去使用这样一种商品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种生活潮流,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

刘:所以在你看2012年的时候,你是作为女性的身份当选互联网年度十大新锐人物,当时你获奖的那个评定标准,当时的新锐是来自于这个领域特别独特的角度和看法吗?

鲁:我觉得可能最大的原因是,互联网公司终于出现一个女CEO(笑)。当时互联网的女CEO有,像当当的俞渝,在职场上以及很成功,而绝对不是一个感觉是在互联网没有太多经验的、初出茅庐的一个女性。那个时候另外一方面大家感觉优集品在做的生活方式电商、品质电商,是一个消费的未来,虽然大家都没有看明白这个东西什么时间会成为一个爆发点,但是大家都相信这个未来一定会来。

对于自己创业起步的唐宁书店,鲁宁馨也在思考如何更多地与互联网结合,比如为一些特别的读者的思想制作成出版物,将沙龙活动转化成自媒体视频在网上销售,将体验活动转化成可盈利的互联网产品。在这个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鲁宁馨说:“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暂时没有找到方法,那一定是看的不够多,站得不够高。”

刘:你觉得一个好的创业者,他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鲁:第一个是一定要尊重你的客户,就是你用心地做事情,用户能感受得到,如果你只是为了去赚钱,用户也能感受得到;第二是学习能力,这个学习能力是一个空杯的心态;第三个就是要有足够的韧性,这个韧性是你要自信,你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而且把这种自信传递给你团队的每一个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