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创富故事 > 正文

蒙可畅:九万大山深处的创业梦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8-31 09:49:34

1

侗族青年蒙可畅不会放弃任何推广自己和创业项目的机会。

11月14日,在2015年广西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的会场上,身穿民族服饰出场的蒙可畅把自己公司的“贝江村”品牌鸡蛋送给大赛现场的评委和观众。

最终,蒙可畅和他的创业项目获得了这次大赛传统创业者的第二名,获得10万元现金奖励。但他更开心的是,自己在家乡——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创业项目被更多人了解。

这位侗族青年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他利用“互联网+”工具,带动、影响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青年在大山深处的创业创富之路。

2003年中专毕业后,蒙可畅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深圳从普通的搬运工做到一家公司的设计总监,年薪达20万元。但在外打拼多年后,他决定回到位于九万大山深处的家乡创业。

在朋友眼里,他的创业选择似乎很另类——他回到家乡当起了“鸭司令”,养殖和销售老家融水的鸡鸭。家乡的融水香鸭素有美名,曾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证明商标,成为地理标志商标。

在大城市的工作那么好,为什么要返乡创业?周围人对他的选择很不理解。

“在外面打拼的8年,每年都经历了很多改变,但是小乡村里基本没有任何改变。很多人现在还是住泥木(结构)房子。”作为山里的孩子,蒙可畅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2011年,从深圳辞职后,蒙可畅在融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与养殖户进行订单养殖合作,希望通过“公司+农户+专卖店”的模式,以及淘宝店和微店、微商等渠道,把家乡的融水香鸭销往全国。

在“贝江村”QQ群和微信朋友圈里,顾客只需“网上点单”,蒙可畅和他的创业伙伴将负责鸭的宰杀、拔毛,并送货上门。这样的销售方式,让顾客消除了担心商家给活禽大量喂食以增重的顾虑。

除融水香鸭,蒙可畅还把产品的触角延伸到了贝江土鸡和鸡蛋等农产品。他和全县20多个土鸡散养基地合作,售卖乌鸡、凤鸡、家鸡、苗鸡,以及这些不同品种的鸡所产的颜色各异的“五彩蛋”。

返乡创业3年多来经历的艰难,是蒙可畅一开始并没有想到的。蒙可畅回忆,因为刚开始创业的85后团队没有太多资金补贴合作的养殖户,起初,很多养殖户对他们并不信任。

“刚开始,我一个人开着皮卡车到村里去拜访养殖户,人家都不理你,所以连饭都吃不上,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回想刚开始回乡创业的情景,他依然有些激动。

目前,蒙可畅已经在融水、来宾、深圳、佛山等地开了4家土鸡香鸭销售店,店面月销售贝江土鸡、融水香鸭6000多只。而与他开展合作的全县40多家养殖户或合作社,每年平均增加纯收入1.5万元。

2014年,融水苗族自治县水产畜牧局将中国地理标志“融水香鸭”的唯一合法使用权,授予蒙可畅的公司使用。

蒙可畅的创业经历启发和影响了更多融水当地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学习互联网,并且带动他们学会用互联网来做好做大自己的生意。

去年,在共青团融水县委的指导下,蒙可畅等人发起成立了融水县青年创业协会,主要帮助该县的80后、90后青年学习移动互联网技术,帮扶创业项目,开发当地的少数民族特色产品。

蒙可畅表示,通过淘宝店、微商等营销渠道,解决了以前在融水做农产品创业时经常会遇到的销售渠道受阻,群众分散种养等问题。

“以前都是各家各户散养,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蒙可畅的公司一般会分几次时间有计划地养殖收购,并且错峰销售,避免产品出现“有价无市”等情况。

共青团融水县委书记杜幸表示,目前融水已经出现了一些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的“返乡潮”现象。

杜幸表示,以往山区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往外走,真正愿意留在县里的年轻人很少,但近两年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在外面学会了新思维和新手艺,再回到融水家乡,用自己学会的互联网技术创业,这样又带动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原来农村。“蒙可畅是他们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通过这些返乡的创业青年和他们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和融水的特色产品,相当于打通了物流和信息流的瓶颈。”杜幸说。李嘉诚每一次看似豪赌的举动背后,其实都是在看清大势后趋利避险的选择。由于90%以上的时间都用来想未来的事情,超人李的思量通常都会比其他的人来得早一些,看得远一点

继此前多个变卖中国房产撤资的动作后,李嘉诚家族终于动手抛售A股了。11月5日李嘉诚家族控股的A股唯一上市平台长园集团又遭其减持4300万股。

这不是长和投资的首次减持。今年以来李嘉诚抛售长园集团的股份已经达到15%,其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骤降至目前的20.76%,累计套现约9.17亿元。

据长园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大股东减持和李嘉诚撤离内地有关。

李嘉诚大举抛售华语区资产

抛售A股的同时,李嘉诚家族还多次出售其在新加坡、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的资产。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李嘉诚在欧洲投资超过200亿元,仅今年6月份针对爱尔兰电讯的一项收购就耗资7.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3亿元)。

被视作商业超人的李嘉诚大举抛售华语区资产,西进欧洲,折射出何种信息让市场议论纷纷。

万科主席王石(微博)就在其微博中表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上海等地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对于外界种种舆论猜测,9月间李嘉诚曾在香港公开表示,“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同时又说,“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今天又再在英国进行其他投资,将来也可能会出售部分外国项目。”言下之意,撤资不是不爱国,也不是说中国经济不好,只是发现新的机会,基于股东利益和商业角度而“移情海外”。

对此,有投资者点评道:“别听资本在说什么,且看他在做什么。”

90%的时间想未来

其实,超人李究竟在想些什么,或许可以从其以往的商业逻辑里找到些轨迹。

仅从结果看,李像一个永远敢于火中取栗的交易突击手,没有什么能阻碍他永远扩张的雄心。

但在骨子里,李嘉诚其实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一个细节是:在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予李嘉诚的木制人像。这个中国旧时打扮的账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杆玉制的秤,但因为担心被打碎,李干脆将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有人问,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一家企业的同时,李嘉诚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李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头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便会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这就是李所谓的“90%以上的时间想未来的事情”。

也因为这样,他的思量都会比其他的人来得早一些,看得远一点。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