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产业优势、规模优势以及市场优势,谈起汽车后市场的前景,云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洗)总经理周少华非常看好。为何在这个时机切入汽车后市场?如何把握当下的市场机遇,利用好这些优势,使云洗在汽车后市场实现“弯道超车”?周少华提到了自己的互联网创业之路。
上个世纪90年代,广州、深圳是很多年轻求职者创业的首选之地。“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谚语在当时广为流行。1995年,周少华来到广州,追寻他的设计师之梦,经历了两年多的打工生涯,他放弃原本高薪、安定的工作,毅然创业,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知名皮具品牌,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在行业内小有成就的他,却毅然放弃这一切,开始涉足汽车后市场。
究竟他是怎样从传统制造业跨越到互联网行业的,期间经历了什么?问起他的互联网创业之路,周少华表示:“有人带,有人帮,自己闯。”
2010年,国内制造业遇到瓶颈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升级转型的挑战。就在这时,周少华遇到了黄秋锦(云付通董事长、创始人),在听完黄董事长对互联网行业的预测和看法后,周少华恍然大悟,意识到互联网将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世界。于是,周少华经过缜密思考后,决定投身互联网领域。
为什么是汽车后市场行业?周少华称,我们可以看到,全国机动车数量不断上升,201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79亿辆。在万亿市场规模的诱惑下,汽车后市场O2O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移动端汽车服务类应用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1.9亿。但是那时的国内汽车后市场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资金、资源分散、汽车服务半径小等众多因素制约行业发展,“正由于此,市场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所以云洗正是应运而生。”
那么,如何才能使云洗突破重围,走出一条创新的发展之路?5月17日,云洗首家养护门店正式开业,云洗养护门店的开业标志着云洗正式纳入云付通产业平台,云洗将在云付通产业优势以及云支付消费返还系统的支持下大力布局汽车后市场,借助云支付消费返还的核心优势,云洗能够帮助车主轻松实现养车不难。这样的优势,是传统的汽车养护店面无法企及的。
当然,周少华深知,任何行业本质上都离不开服务质量,差异化竞争才是法宝。云洗推出养护连锁、云洗“速8”快洗、云洗供应链、智惠加油几大板块,提供加油、车险、违章、养护、维修、配件、用品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打造出一个完整的汽车后市场产业链,让消费者享受到一脉相承的养车服务。
周少华不仅是云洗的总经理、云返石油的创始人,还是云返票务的创始人、董事长,具有多重身份的他一直反复提到要“不忘初心”,即做事做人要不忘初心。这并不是说要一直在一个领域内做到底,而是以踏实、勤奋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份事业。“云洗致力于打造中国车主信赖的汽车养护平台,让汽车后市场的商家、油站、车主实现多方共赢,这是我们的行动目标。”周少华说道。李嘉诚每一次看似豪赌的举动背后,其实都是在看清大势后趋利避险的选择。由于90%以上的时间都用来想未来的事情,超人李的思量通常都会比其他的人来得早一些,看得远一点
继此前多个变卖中国房产撤资的动作后,李嘉诚家族终于动手抛售A股了。11月5日李嘉诚家族控股的A股唯一上市平台长园集团又遭其减持4300万股。
这不是长和投资的首次减持。今年以来李嘉诚抛售长园集团的股份已经达到15%,其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骤降至目前的20.76%,累计套现约9.17亿元。
据长园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大股东减持和李嘉诚撤离内地有关。
李嘉诚大举抛售华语区资产
抛售A股的同时,李嘉诚家族还多次出售其在新加坡、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的资产。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李嘉诚在欧洲投资超过200亿元,仅今年6月份针对爱尔兰电讯的一项收购就耗资7.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3亿元)。
被视作商业超人的李嘉诚大举抛售华语区资产,西进欧洲,折射出何种信息让市场议论纷纷。
万科主席王石(微博)就在其微博中表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上海等地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对于外界种种舆论猜测,9月间李嘉诚曾在香港公开表示,“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同时又说,“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今天又再在英国进行其他投资,将来也可能会出售部分外国项目。”言下之意,撤资不是不爱国,也不是说中国经济不好,只是发现新的机会,基于股东利益和商业角度而“移情海外”。
对此,有投资者点评道:“别听资本在说什么,且看他在做什么。”
90%的时间想未来
其实,超人李究竟在想些什么,或许可以从其以往的商业逻辑里找到些轨迹。
仅从结果看,李像一个永远敢于火中取栗的交易突击手,没有什么能阻碍他永远扩张的雄心。
但在骨子里,李嘉诚其实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一个细节是:在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予李嘉诚的木制人像。这个中国旧时打扮的账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杆玉制的秤,但因为担心被打碎,李干脆将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有人问,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一家企业的同时,李嘉诚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李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头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便会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这就是李所谓的“90%以上的时间想未来的事情”。
也因为这样,他的思量都会比其他的人来得早一些,看得远一点。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