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创富故事 > 正文

蒋文广:一天销售1800万粮油的电商大佬

文章来源:楚天金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9-13 08:38:51

谋转型:机会+果断

电商总代理一天销售额1800万

凭借在粮油经销商中的名气,2010年,蒋文广迎来人生又一次转折。著名粮油生产商金龙鱼旗下的益海嘉里食品公司找到蒋文广,希望他能成为华中区的电商总代理。当时,电子商务还没有现在这般如火如荼,但蒋文广已经敏锐地觉察到电子商务的前景,迅速成立武汉广达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专做金龙鱼品牌的电子商务,除了粮油产品,还有洗衣粉、洗洁精等日化品。

蒋文广没有像一些初涉电子商务的商人那样,仅把线上业务作为线下销售的一个补充,相反,他毅然放弃了线下673个客户资源——他们每年可为公司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只有破釜沉舟,才能竭尽全力,我不想给自己留退路。”蒋文广解释。

公司27人的网络团队,每天搜集各大网站的活动信息,中百网、武商网很快就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加上武汉的物流优势,给电商业务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接手金龙鱼的电子商务代理权之前,整个华中地区每年的粮油电商销售只有20多万元。2012年,背水一战的蒋文广就将销售收入做到了500万元;2013年2.3亿元;2014年3亿元。而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当日,其淘宝金龙鱼官方旗舰店、京东、亚马逊等网络平台的销售总额更是突破了1800万元。

如今,蒋文广已经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电商大佬。而且,他还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成立苗木公司,在黄陂和河南拿下1100多亩地,种下法桐、雪松等苗木,“我要用电商思维来整合林业资源”。电子商务还没有现在这般如火如荼,但蒋文广已经敏锐地觉察到电子商务的前景,迅速成立武汉广达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专做金龙鱼品牌的电子商务,除了粮油产品,还有洗衣粉、洗洁精等日化品。

蒋文广没有像一些初涉电子商务的商人那样,仅把线上业务作为线下销售的一个补充,相反,他毅然放弃了线下673个客户资源——他们每年可为公司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只有破釜沉舟,才能竭尽全力,我不想给自己留退路。”蒋文广解释。

公司27人的网络团队,每天搜集各大网站的活动信息,中百网、武商网很快就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加上武汉的物流优势,给电商业务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接手金龙鱼的电子商务代理权之前,整个华中地区每年的粮油电商销售只有20多万元。2012年,背水一战的蒋文广就将销售收入做到了500万元;2013年2.3亿元;2014年3亿元。而在今年三八妇女节当日,其淘宝金龙鱼官方旗舰店、京东、亚马逊等网络平台的销售总额更是突破了1800万元。

如今,蒋文广已经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电商大佬。而且,他还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成立苗木公司,在黄陂和河南拿下1100多亩地,种下法桐、雪松等苗木,“我要用电商思维来整合林业资源”。李嘉诚每一次看似豪赌的举动背后,其实都是在看清大势后趋利避险的选择。由于90%以上的时间都用来想未来的事情,超人李的思量通常都会比其他的人来得早一些,看得远一点

继此前多个变卖中国房产撤资的动作后,李嘉诚家族终于动手抛售A股了。11月5日李嘉诚家族控股的A股唯一上市平台长园集团又遭其减持4300万股。

这不是长和投资的首次减持。今年以来李嘉诚抛售长园集团的股份已经达到15%,其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骤降至目前的20.76%,累计套现约9.17亿元。

据长园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大股东减持和李嘉诚撤离内地有关。

李嘉诚大举抛售华语区资产

抛售A股的同时,李嘉诚家族还多次出售其在新加坡、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的资产。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李嘉诚在欧洲投资超过200亿元,仅今年6月份针对爱尔兰电讯的一项收购就耗资7.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3亿元)。

被视作商业超人的李嘉诚大举抛售华语区资产,西进欧洲,折射出何种信息让市场议论纷纷。

万科主席王石(微博)就在其微博中表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上海等地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对于外界种种舆论猜测,9月间李嘉诚曾在香港公开表示,“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同时又说,“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今天又再在英国进行其他投资,将来也可能会出售部分外国项目。”言下之意,撤资不是不爱国,也不是说中国经济不好,只是发现新的机会,基于股东利益和商业角度而“移情海外”。

对此,有投资者点评道:“别听资本在说什么,且看他在做什么。”

90%的时间想未来

其实,超人李究竟在想些什么,或许可以从其以往的商业逻辑里找到些轨迹。

仅从结果看,李像一个永远敢于火中取栗的交易突击手,没有什么能阻碍他永远扩张的雄心。

但在骨子里,李嘉诚其实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一个细节是:在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予李嘉诚的木制人像。这个中国旧时打扮的账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杆玉制的秤,但因为担心被打碎,李干脆将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有人问,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一家企业的同时,李嘉诚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李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头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便会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这就是李所谓的“90%以上的时间想未来的事情”。

也因为这样,他的思量都会比其他的人来得早一些,看得远一点。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