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变多产
探索稻蛙共养模式
算起来,大三下半学期时,何叶丹就已经开始探索新农业了。这一年,她回到老家富阳,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00多亩地,开办起喜乐家庭农场。
一开始,她承包的是竹山。但是出师不算太顺利,前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让鞭笋绝产,冬笋也损失严重,直接导致那一年这两批笋几乎没有盈利。不过这次教训也让她明白了做事要未雨绸缪和控制风险。此后,何叶丹不光赶紧造好蓄水池等设备,也尝试转变经营思路。
现在为她津津乐道的一产变多产,稻蛙共养模式,就是在干旱事件后慢慢摸索成型的。“因为我承包的竹山刚好把山下的稻田围住了,而因为种稻子赚不到钱,农民们干脆就把这些稻田都流转给了我。“何叶丹琢磨,如果自己我也跟他们一样单种稻子肯定也没收益。所以,改变种植模式成为首要之举。“学习农业知识时,我了解到有人在开展稻鳖共养、稻鱼共养,经济效益蛮好,我也很想试试。”何叶丹说,选择稻蛙共养是因为自己的稻田里本身就有蛙,不会破坏现有环境生态链。
2014年上半年,何叶丹的130亩稻蛙共生项目启动了。“其实蛙苗挺贵的,当时也算是豁出去了。”但何叶丹没想到的是,因为自己没经验,而且也不了解蛙的习性,每天都只能看蛙一只只死掉。而她身边的嘲笑声也更是四起。“当时压力真的挺大的,只能自己没日没夜地上网查资料,不懂就去问专家,一点点地摸索。”
好在,这些困难都已经成了过去。何叶丹因为努力和付出,在当地的农场主圈子里小有名气,从而有了更多的投资和慕名来合作的企业,她自己也成为了公司的活商标。
2014年底,何叶丹为自己的家庭农场注册了公司,引进了现代化先进设备。两年里,何叶丹的农场从初成立时的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已经完成了向自动化的现代型农业的转变。如今公司也成为了年营业额达到上千万元的明星农场。投资和慕名来合作的企业,她自己也成为了公司的活商标。
2014年底,何叶丹为自己的家庭农场注册了公司,引进了现代化先进设备。两年里,何叶丹的农场从初成立时的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已经完成了向自动化的现代型农业的转变。如今公司也成为了年营业额达到上千万元的明星农场。李嘉诚每一次看似豪赌的举动背后,其实都是在看清大势后趋利避险的选择。由于90%以上的时间都用来想未来的事情,超人李的思量通常都会比其他的人来得早一些,看得远一点
继此前多个变卖中国房产撤资的动作后,李嘉诚家族终于动手抛售A股了。11月5日李嘉诚家族控股的A股唯一上市平台长园集团又遭其减持4300万股。
这不是长和投资的首次减持。今年以来李嘉诚抛售长园集团的股份已经达到15%,其持股比例由之前的35.76%骤降至目前的20.76%,累计套现约9.17亿元。
据长园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大股东减持和李嘉诚撤离内地有关。
李嘉诚大举抛售华语区资产
抛售A股的同时,李嘉诚家族还多次出售其在新加坡、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的资产。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李嘉诚在欧洲投资超过200亿元,仅今年6月份针对爱尔兰电讯的一项收购就耗资7.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3亿元)。
被视作商业超人的李嘉诚大举抛售华语区资产,西进欧洲,折射出何种信息让市场议论纷纷。
万科主席王石(微博)就在其微博中表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上海等地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对于外界种种舆论猜测,9月间李嘉诚曾在香港公开表示,“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同时又说,“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作出决定,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今天又再在英国进行其他投资,将来也可能会出售部分外国项目。”言下之意,撤资不是不爱国,也不是说中国经济不好,只是发现新的机会,基于股东利益和商业角度而“移情海外”。
对此,有投资者点评道:“别听资本在说什么,且看他在做什么。”
90%的时间想未来
其实,超人李究竟在想些什么,或许可以从其以往的商业逻辑里找到些轨迹。
仅从结果看,李像一个永远敢于火中取栗的交易突击手,没有什么能阻碍他永远扩张的雄心。
但在骨子里,李嘉诚其实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一个细节是:在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予李嘉诚的木制人像。这个中国旧时打扮的账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杆玉制的秤,但因为担心被打碎,李干脆将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有人问,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一家企业的同时,李嘉诚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李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头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便会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这就是李所谓的“90%以上的时间想未来的事情”。
也因为这样,他的思量都会比其他的人来得早一些,看得远一点。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