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G20峰会于9月5日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系统阐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会议的议题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包括: 1.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2.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3.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4.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5.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一、政策统筹协调
从宏观经济政策上来看,习近平主席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采取更加全面的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兼顾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政策;应该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
从我国经济当前的主要政策方向主要基调体现为“稳健货币+积极财政+供给侧改革”,而从本轮峰会的观点来看,后期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为基调。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发挥关键的前提下,仅依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稳增长,财政战略对于促进实现共同增长目标同样重要。预计我国后期的政策方向将会以财政为主、货币为辅的调控方向。目前我国财政政策方向为优先支持高质量投资,同时增强经济韧性并确保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可持续水平;从方向来看,后期将偏重于提高PPP投资模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与此同时,峰会对于美联储升息而欧盟及日本等国家采取负利率的货币政策不一致所引发的汇率问题则提出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并重申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来看,短期反映在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短期波动加大;而长期来看地产泡沫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痼疾。因此对于央行而言,继续维持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会造成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同时对地产价格进一步推升。因此可以预见后期货币政策方向将从宽松转向于保持相对稳健。
二、创新引领发展
本次峰会成员国呼吁全球从支持就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抓住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挖掘增长新动力以实现有活力的增长并创造更多就业,并重申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生产率、潜在产出以及促进创新增长的关键作用。并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表明熊彼得的经济周期理论成为后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核心,该理论认为创新是指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而前期与之冲突的凯恩斯主义则受到了一定的摒弃。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尚未达到60%,低于国家进入创新驱动的三大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科研经费投入虽大,但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这是我国创新驱动的“瓶颈”问题。事实上,科技转化率低、研发与市场脱节、经费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创新驱动的成效。会议提出的创新给我国通过供给侧改革方面的科技进步引领经济发展开出一道良方。
三、全球治理格局偏转
本次峰会上对于全球治理则要求“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和联动发展”。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步入危机后的复苏重建阶段。而只有建设高效的金融体系才能带来最大国家利益,政府只有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提升金融效率。而本轮峰会上的关注点则从前期关注的“风险管理”向“全球治理长效机制”转变。
建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从全球经济治理来看,峰会侧重强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在金融监管、国际税收、反腐败领域合作,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自2008金融危机给全球货币治理留下的教训即为“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而从事件中各国吸取的教训则体现在后期更加注重于从系统性、逆周期的视角防范金融风险的积累和传播,以有效克服原有资本监管框架中的顺周期因素、提高银行资本质量并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成为改革首先的目标。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加强建设“全球金融安全网”,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作用,并做好SDR份额改革,才能更快地反映全球经济影响力和权力的转移。
为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环保问题,本次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浙江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两国正式加入《巴黎协定》。并提出推广绿色金融自愿原则;扩大能力建设网络;支持本币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推动环境风险问题的研讨;完善绿色金融指标体系等建立绿色金融等内容。
就我国目前经济情况而言,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机构和种类、资产规模大幅增加。但却呈现出分业监管体系与全球混业经营结构不匹配。从近期暴露出来的金融信用风险暴露、民间借贷以及互联网暴露出的风险日益突出,而去年所引发的“股汇双杀”以及年前的“熔断机制”所引发的股指及汇率大幅波动问题,以及近期从“钱荒”向“资产荒”问题的偏移体现出我国监管上存在重复监管以及监管空白等问题以及现存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脆弱性和金融监管的不足。
四、“产能过剩”引发全球关注
目前,全球贸易方面的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产能过剩”问题。而国家对于该国产业的过度投资保护主义以及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倾销手段则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峰会上提出共同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重申反对保护主义承诺。
与此同时,对于前期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影响力再次得以重塑,并呼吁维护世贸组织核心地位,承诺在2016年底前批准《贸易便利化协定》,呼吁其他世贸组织成员采取同样行动。
另外,目前全球基尼系数以及高达0.7高于0.6的警戒线,表明全球贫富差距继续拉大,财富分配呈现极为不合理的格局,致使全球市场风险较大。在此看来,减少财富收入不平衡问题则显得尤为必要,而我国早期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建议则显然对后期减少全球收入失衡问题起到举世瞩目的贡献。
![]() |
五、股指“何去何从”
从G20峰会所传达的内容来看,后期“稳健货币+财政政策”将成为整体宏观政策调控的主要基调,“刺激需求+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后期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科技创新、去库存、补短板以及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将会成为大刀阔斧促进经济改革的主要动力。鉴于此短期股指将以在货币宽松向中性传导,以PPP、基建、科技、环保等板块的轮动机制下展开震荡整理格局;长期来看,股指有望在监管体系完善。财政政策效果实显现、需求端回暖以及供给侧改革见效、科技进步引领经济迈向新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回暖。(来源:招金期货 作者:邱仁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