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召开座谈会。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张传亭在会上说,预计到2015年年底,山东省收费期限达到或超过15年的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将达15个,如果到期即停止收费,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和风险。他建议交通运输部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制定有关法规解释,为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提供依据。(《齐鲁晚报》7月27日)
一边是,公众对高速公路免费翘首以盼;一边是,有些行政官员面对如期而至的高速公路免费却如坐针毡。似乎,高速公路免费,如同“天塌”。
高速公路停止收费会引发什么风险?可能原因包括两点:其一,据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年。但现实可能是,收费期限到了,但贷款却未还完,今后谁来偿还?有组数据显示,中国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为2.32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如此天价债务,地方政府当然不愿背负,抑或力有不逮。
其二,养护和管理高速路,需要的资金不菲。高速公路一旦停止收费,资金从何而来?没有资金保障,高速公路是否会无人管理,最终变成坑坑洼洼、危险四伏的“烂路”?
以上两个原因未必经得起推敲。一些高速公路至今债台高筑,根本原因不在于高速公路不挣钱,而在于多年来,高速公路收费未必用来还债,更多是充盈地方财政。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2年中报,19家高速公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为61.76%,超过房地产40%的毛利率。
也就是说,高速路是个“暴利行业”。但花费在何处呢?以北京为例,2010年,北京市17条收费公路共收取通行费59.77亿元,日均进账1637万余元,但年偿还银行贷款本金0.52亿元……也就是说,一年收费近60亿元,才还银行贷款本金5000余万元,照这种还贷进度,大约需要600多年才能还清。
至于高速管理与养护问题,这原本就是一个公共管理与服务问题,何以成了高速收费的借口?百姓买车缴税,燃油缴税,购物缴税,发工资缴税……“购买”的就是政府服务。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10万公里在中国。”其他国家高速公路免费,不见什么风险,我国高速公路免费咋就有“风险”?若说风险,的确有,但不是免费,而是收费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