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十几秒的“KO”视频搅动了武林,一段“夜宿故宫”的直播也撩动了社会各界。
近日,一位女主播声称躲过安保,夜宿故宫,并开启了直播。一时间,不管出于好奇还是质疑,围观者都对此议论纷纷,而实际上不过是女主播的“恶作剧”,把影视基地的“冠”戴到“故宫”头上。这场闹剧的威力并不比北京近日的风小,毕竟因为故宫所以被关注,因为无规则直播所以要引起警觉。
这是一个流量时代,视频直播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启一场新奇的探索。不过,面对故宫,面对规则,面对公序良俗,需要思考并回答:直播如何不伤己、不伤人?我们很容易理解,通过自己的视角直播或展示一个独特的故宫,但手段需要合约、合规、合法;也可以想象,将千百年来沉淀着文化气息的博物院通过现代技法传播开来,但需要冷静、理智、节制。
其实,这不只是一个直播合规与否的问题,更是一个传统瑰宝如何与现代相处的问题。因为,一方面直播是现代技术的新奇玩法,另一方面故宫博物院代表了文化瑰宝,二者如何恰当结合才是大课题。换言之,纵使赋予文物现代传播手段,不能因为玩法而误伤,不能因为特异而毁誉。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在珍贵馆藏文物展台前提醒忙着拍摄的记者“小心别碰到,砸了我得负责”。这种“小心”里的尊重,最值学习。
相较于直播事件带来的负效应,故宫自身的现代化探索,本就上了很好的一课。从“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为代表的文案设计,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不同次元世界、各个年龄群体中的热播,从朝珠耳机的美与实用的文创开发,到故宫自主直播“明清御窑瓷器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