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医药疾病 > 正文

科普贴|痴呆治疗要尽早!

文章来源:寻医问药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7-14 16:35:41

  “我妈已经老糊涂了,明明刚刚发生的事情,没过几分钟就忘记了,经常颠三倒四”。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老人,他们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下降,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甚至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家人认为就是“上年纪了”,殊不知这可能是老年痴呆。

  痴呆是大脑病变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多种认知功能的衰退,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等等。病人还会有精神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还有可能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据了解,2010年全球痴呆患者达3600万,2013年有4400万人口患老年痴呆,每20年患者人数几乎都翻一番,而今年全球痴呆患者达到4680万,大部分集中在老龄化严重国家。全球痴呆患者的就诊率和诊断率非常低,大量的痴呆病例没有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2006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是4.8%,而在65岁以上人口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有600多万。

(图片由《健康指南》提供)

  1906年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病公布了一例患有严重记忆障碍的患者病例及研究结果,1907年他的研究结果被收录入科学文献,1910年医学界以阿尔茨海默医生的名字命名了这一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前阶段有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认知损害,但是生活功能还好,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如果早期发现这样的病例,对他进行积极早期的治疗,是有好处的。进入痴呆阶段,疾病就逐渐进展了,近期记忆力会受损,但是基本的生活能力还是有的。到了中期,病人认知功能的损害就更严重了,言语功能会出现问题,而且行为方面也会出现障碍,如漫游、激越等。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就会‘糊涂’,就该生活能力下降,就应该需要别人去照顾,所以把老人一些认知和行为的异常归结为自然老化,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北大六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李涛指出,阿尔茨海默病没有特效的药物去治愈,现在药物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如果到了中晚期才来治疗,那么就会错过最佳治疗实时间,所以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李涛表示,漏诊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性问题,这时病人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记忆力不好,比如正在家里做饭的时候就走了,这时锅就会烧糊,从而引发火灾、水灾等。还有的病人定向力会有损害,出门就迷路了,找不回来了。因为脑力、记忆力的下降,可能会忘了吃药,吃完了又多吃,这样会增加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风险。有的病人对自己的病史病因并不准确了解,这样会影响医生对他躯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使提供的医疗服务未能获得预期效果,还会出现相关的情绪问题等。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是大有裨益的。”李涛说,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也是“三高”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可以进行“三高”等危险因素的管理;通过使用辅助记忆的办法,比如贴小纸条、用提醒器,或者是到吃药、吃饭的点给病人打电话,来提高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依存性;临床观察到,早期用药的病人比晚期用药的病人疗效要好,所以可以早期开始痴呆的药物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早期的病人还有比较好的理解力、判断力,能够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变化,更好地去做规划。对于照料者来说,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的表现和发展变化,从而缓解紧张和害怕情绪;政府机构也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分配,把更好的资源提供给患者。

  尽管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延缓发病时间,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此,小编提醒老年人及其照料者,一旦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应尽早就诊。

  专家介绍:

  李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科副主任。 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一直从事老年期精神障碍与心理卫生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在老年期痴呆、老年期抑郁及其他老年期精神障碍,以及老年期心理卫生保健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经验。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