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经络的方法很多,但医师专家一致认同,自己动比别人替你推拿按摩好,而且最好选择有助放松的全身性活动。
例如游泳,可训练肌肉力量,让全身关节维持最大的活动度,并且“动久了,肌肉关节自然会松开,气血也就不易阻塞,”兼具西医复健专业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医疗部主治医师吴建隆解释说。而且,藉活动伸展某些部位的肌肉,那些地方的经络同时也会被打通。 生活小常识
练气功是疏通经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同时修习“静功”(如坐褝)和“动功”(如太极),配合细、慢、匀、长的呼吸吐纳,达到定心、放松,同时活动身体的效果。
修习武术、太极导引多年,资深舞者,也是云门舞集助理艺术总监李静君认为,这些养生功法多数是圆的动作,活动全身的小肌肉、小关节,及各细微之处,真正从心和身“放松”,和西方舞蹈相比,较不容易造成身体伤害,“是从养生的态度来看待我们的身体。”
至于拍打按揉虽不像气功、太极、游泳可以活动全身,不过“有动总是比较好,”陈萍和认为,为了敲打按压身体某些部位,必须弯腰或侧身,也等于拉筋、伸展身体,做日常生活不常做的动作,“只要动起来,阳气就充足,身体代谢也会变好。” 3721健康网www.jk3721.com
并且按摩拍打全身,比只拍打某条经络或某个部位好。
陈萍和主任指出,我们身上12条正经脉彼此相通,气血行走全身,所以要以拍打按摩达到较好的保健效果,当然最好拍按全身。 http://www.jk3721.com
前总统府资政,享寿103岁的陈立夫,养生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按摩全身。他每天早晨花40分钟一边淋浴,一边由眼部开始,然后太阳穴、耳朵、后脑、鼻、颈,一路按摩到脚心,每个部位按摩100次,促进血液循环,40年如一日。
敲经按穴前,先排除疾病 健康饮食
对于没有特定疾病,身体健康的人,想利用敲打按摩经络、按压穴位等方法保健,多数中医师认为,只要不具侵入性,且避免过度用力拍击按压,试试无妨。但前提是,“先经过检查诊断,排除疾病问题,再来DIY,”长庚医院针灸骨伤部主任孙茂峰说。 http://www.jk3721.com
他举例说,现代人常见的背痛,不见得单纯是肌肉骨骼问题,有些是心、肝、胆的反射痛,如果没有医疗诊断,一般人很难自己分辨。 3721健康知识网www.jk3721.com生活健康小帮手
陈萍和医师也指出,任何疼痛不适或疾病都可能是复杂的原因导致,无法单从某一点论断。 健康饮食
他曾遇过下腹痛患者,看遍肾脏、胃肠及妇科,都找不到造成腹痛的确切原因,医生开止痛药给他吃,也不见效果,转而寻求中医。他依循经络针刺几个穴位之后,病人疼痛就消除了。 3721健康知识网www.jk3721.com生活健康小帮手
但陈萍和强调,只帮这位病人扎针就能止痛解决问题,是因为先前已有多科的诊断,确定不是盲肠炎、子宫肌瘤、肾结石等等诸多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疾病,才以针灸治疗。如果没有先诊断,状况不明之下,只依经络进行扎针推拿,或病人自己设法缓解,可能问题愈拖愈严重。 生活小窍门
并且敲经络、按穴位只有助解决功能上的问题,至于器质上的改变,例如胆囊炎或胆结石引起疼痛,针灸某些穴位纾缓疼痛,但结石还是存在,并不会因为针灸而消失不见,陈萍和说。 http://www.jk3721.com
所以保险做法是,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病痛发生时,先经医师诊断,排除重要器官问题,确定身体状况稳定之后,再自我保健,才不致于疏忽延误病情。 www.jk3721.com
一般因为姿势不当、太过劳累,或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引起的疼痛不舒服,多半没有大碍,靠自己拍拍揉揉,或按压某几个穴位,确实能获得舒缓。 健康养生
不过,假使疼痛不适持续好几天,甚至超过一星期,不论怎么压穴位、敲经络、按摩推拿等等都无法消除症状时,不宜再坚持DIY解决,最好立即就医,这是多数医生的建议。
关于坊间流传一些经络养生的迷思疑惑,爱美网健康请多位中医师及养生专家为读者一一破解,并请他们教大家几招简单、易学又实用的按摩压穴法,及九大经络养生必按的穴位,让你天天经络畅通,元气饱满,不再为小毛病所苦。
联系脏腑的12经脉
3721健康网www.jk3721.com
人体经络系统中,有12条直行身体的主要经脉,联系五脏六腑,沟通身体内外的功能。 生活小常识
穴位则是分布于各条经络上,气交流主要的位置,所以不论针刺或按压穴位所在,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效果最好。
12条正经又分为阴经(心、肝、脾、肺、肾),与阳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加上心包经及三焦经,在全身联结成一套环状通路,互为阴阳表里关系,所以心与小肠、肝与胆、胃与脾、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配成一对,当其中一条经络不通,或某个脏腑出问题时,通常与它互为阴阳表里的经络可能连带受影响。因此,某部位的症状,可藉著按压所属经脉上的穴位获得缓解。 3721健康网www.jk3721.com
除了12条正经之外,人体另有8条奇经八脉。 生活小常识
其中,任脉行于上半身正面中央,主血;督脉行走于头到背面的正中线,沿著脊椎由下往上,主气。任、督二脉分别对12条正经脉具主导作用,当12正经脉气血充盈时,就会流溢到任督两脉;相反地,如果任督二脉气机旺盛,也会循环作用于12正经脉。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