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这天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或许是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日子。因为就在这天,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在山东烟台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了海上救生训练任务。喵君我之所以称这次海上救生训练任务是“里程碑”性质的,其原因有二:第一,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条件下模拟海上救生训练;第二,这是首次有外国航天员参与到我国组织的航天训练任务中来。
我国有多重视此次的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连久未露面的“大boss”杨利伟都出来亲自坐镇了
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个“海上救生训练”,好像它和高大上的运载火箭还有宇宙空间站等等名词不沾边,就觉得这东西没什么看头。实际上这次真实海上救生训练算是开启了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新视窗。大家都知道,以往我国神州飞船的返航都会选择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地区。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载人航天器的对陆上降落技术掌握的比较娴熟;另一个则是四子王旗地区的无人安全区够大,而且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较近,更方便对返回舱进行跟踪观察。
我国此前的载人航天任务都选择在四子王旗陆上返航,这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着密切联系
而海上返航对中国航天来说目前还是新鲜事物。以往这套就属美国玩的最多最熟练,在NASA还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年代里,美国宇航员的搭乘美国载人航天器的绝大多数返降任务,走的都是海上路线。一来海上无人安全区更广阔,二来也方便各种航天监测船的辅助服务。要是能把海上返降给玩熟,对中国航天而言无论如何这都是开辟新路子的好事情。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今后是要承担起我国多数航天发射任务的,载人航天任务一样少不了。在小小的海南岛上要找到和四子王旗般广阔的陆上降落场显然是不现实的,辽阔的中国南海才是出路。而我国现在着手进行相关的海上救生训练,除了未雨绸缪之外,喵君我就只能想到用深谋远虑来形容了。
以往海上返降这套基本只有美国在玩,现在美国没有载人航天飞船了,以后想玩就只能来中国这儿了
同样值得引起大家高度关注的,还有首次来华参加航天训练任务的这2名欧洲航天员。虽然在一群中国航天员里突然冒出2个欧洲航天员,多少会让大家产生“老欧洲们可真会挑时候搭便车”的想法,但这其实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事情。中欧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这次2名欧洲航天员来华参加训练,其实是中欧在2015年签署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实施步骤》协议的一个组成部分,协议规定了中欧双方在2年时间内会互相派遣航天员参加彼此的航天训练活动。在去年6月份,我国航天员叶光富就曾前往意大利撒丁岛参加由欧洲航天中心所组织的相关训练。所以站在学习经验、增长见识的角度上说,我国此次邀请2名欧洲航天员来烟台参加训练,更多也只是礼尚往来而已。在载人航天领域,欧洲在硬件方面或许确实没法和我国比,但他们丰富的经验还是很值得我们虚心学习的。
叶光富去意大利参加的是洞穴训练。下图他左边的这位就是此次来华的德国航天员马蒂亚斯
这2位首次来华参加航天训练的欧洲航天员也很值得细说一下。在他们之中,一位是来自德国的马蒂亚斯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