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写《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时,宝钢德高望重的“老太师”佘老提醒我:不要把你的专业和宝钢的特例无限推广。不久前,参加工信部的一个活动,让我意识到: 对其他行业的理解,有利于把握自身的技术定位。
有家小型民营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搞得风生水起。此后,这家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供应商,帮助别的企业搞智能制造、涉及到多个行业。了解到这个信息,心中马上升起困惑:工业界的跨界会这么容易吗?因为宝钢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不把工艺、材料等知识搞得很深,就很难把IT技术搞好。
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其基本思想仍然是30年前宝钢搞信息化的逻辑。这个逻辑已经过去30年了,现在为什么成了热点呢?想来想去,ICT技术的进步确实是关键原因。当年宝钢搞信息集成的时候,国家调用了国内最牛的一批人才,来建设我国最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当时,有100台电脑是中央部位领导特批的。此后,宝钢一直追求一流的产品竞争力,对信息化、自动化的需求一直存在。这些条件,当时的小型民营企业怎么可能具备呢? 随着ICT技术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智能制造”的市场突然打开了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