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蔡英华:拥抱ICT生态纪 华为在行动

文章来源:c114.net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4 09:20:55

C114讯 3月23日专稿(蒋均牧)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前沿技术集中爆发,数字生产力唤醒增长新动力,给更多行业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技术+需求”正驱动着ICT生态加速融合,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和复合化的能力,ICT生态开始迈向新的纪元,华为将其定义为“生态纪”。

价值总量更高、运行效率更敏捷、形态模式更多元是ICT生态纪的三大特征。在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8的开幕演讲中,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分享了在这一全新纪元中,华为将如何行动,来创造指数级的繁荣,与客户、与伙伴们共赢。

 

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

“在万亿级的中国ICT市场中,我们看到很多超过千亿的市场空间,比如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车联网等。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到这些价值高地,在技术、资源、服务平台上持续强力投入;我们也呼唤更多生态成员与我们一起行动,用‘+生态’的方式为客户创造更多商业价值。我们相信,通过华为与伙伴的共同行动,更多伙伴业绩将过亿,迈向十亿、迈向百亿,实现共同的繁荣和共同的成长。”他这样说道。

新技术爆发为传统企业带来机会

数字化风口下,新兴初创公司强势崛起,胡润研究院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已达120多家,整体估值超3万亿。硬币的另一面则是,2000年以来已经有超过一半的《财富》500强企业已经从榜单上消失,其中不乏柯达、摩托罗拉等烜赫一时的巨头。让人不禁质疑,在数字化变革的大潮中,传统企业是否还有机会?

可喜的是,一些新的变化正在发生。根据2017年的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新兴技术将在2-5年内集中成熟和爆发。2017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总产值达到9300亿,NB-IoT开始规模商用,基站规模达到50万。预计2018年物联网将会深入垂直行业,广泛应用于车联网、智慧城市、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云深入行业,企业将成为云化主角。2017年视频云、金融云、城轨云等集中爆发,云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平台。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了商业化,并演进为企业智能。2018年人工智能将与垂直行业结合更紧密,更场景化。

前沿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应用实现了真正的商业闭环,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服务成为现实,新模式的孵化可能性加大,并成为各个行业的最大机遇,给传统企业提供了与新兴初创企业同场竞技的机会。

“借助前沿技术,企业原有业务形态将极大改变,并逐渐巧妙变轨为新的业务形态,从而开始加速增长。这种增长的背后,是企业本身主动的战略调整,是对客户需求的场景化认知,也是客户价值进一步提升的体现。”蔡英华说。

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向智能出行服务商转型,吉利汽车在2015年便投资创建“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经过两年的发展已成功登陆国内主流一线城市,估值超过100亿元。家电制造商寻求向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美的在去年提出了“智慧生态计划”,现在合作伙伴已超百家,并且在今年年初与其最大的客户形成了深度合作,实现华丽转型。保险企业也逐步从以账单为中心,过渡到以用户为中心:“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企业拥有庞大数据资源、专属核心能力,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市场空间,他们的转型会对本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新兴技术已经开始集中爆发,可以预见业务创新将进一步加速。从厂商来看,技术爆发正在加速产品升级,将从产品、平台、能力三个阶段演进;从企业来看,随着数字化转型从支持系统扩散到生产系统和决策系统,业务创新将进一步提速,跨界将成为常态,开源比节流更具有紧迫性。

拥抱ICT生态纪 华为在行动

在“技术+需求”的双重驱动下,ICT生态中伙伴的关系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第一阶段,伙伴与客户是直接简单的交易型关系,伙伴与伙伴之间相对隔离,互为竞争;第二阶段,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不同伙伴开展多边合作,合作型关系开始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伙伴形态出现;而到了第三阶段,为了满足客户快速增长的业务创新需求,各个供应商之间合作紧密程度会大大提高,多角色供应商不断出现,伙伴间的多样化能力将由于客户需求而趋于融合,生态互补的优势开始体现。针对于此,华为旗帜鲜明地提出,“ICT生态纪即将来临”。

何为“ICT生态纪”?蔡英华释义道,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前沿技术集中爆发,数字生产力唤醒增长新动力,给更多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ICT生态面临着进一步融合,伙伴角色多元化、能力复合化。急剧变化的环境、物种和生存法则更趋于自然,ICT生态迈向新纪元。

ICT生态纪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价值总量更高、二是运行效率更敏捷、三是形态模式更多元。业务创新、模式复制、机会分享带动了企业的大规模升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高效协同提供了更高的效率;伙伴角色多元、能力复合指向更融合更多样化的生态合作模式。

华为将如何拥抱这一新纪元?蔡英华表示,华为将与生态伙伴共同去做“三件事”或者说“三个行动”——行动一、从以前提供单一产品到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围绕客户业务场景,提高解决方案适配性,匹配客户的商业价值创造;行动二、从提供规模化产品销售到提供数字化服务,利用平台实现模式及经验快速共享,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实现创新业务的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行动三、生态伙伴必须从传统固化的合作模式转型成多元化合作,基于多元角色、复合型生态实现最佳模块选择及最高效的组合,积极探索新合作模式。

“基于以上三大行动,我们将进一步孵化多种复合型能力,比如战略规划、业务创新、市场拓展及管理提升,通过‘+生态’的模式,向客户提供复合型能力,来帮助客户应对不确定市场、赢得跨界竞争,助力客户商业价值持续增长。”他说。

继续践行“平台+生态”战略

华为将持续加大在未来思想、未来技术和未来解决方案方面的投入,以确定的投资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并以未来指引现在。蔡英华指出,无论怎么变化,华为将继续践行‘平台+生态’战略,以此来和所有伙伴一起面对新的挑战和机会:“我们将致力于打造生态使能平台,包括云、管、端高效协同的新ICT技术平台、为合作伙伴开放各种能力的资源平台,以及支撑广大客户商业成功的服务平台。华为将与销售型伙伴、解决方案型伙伴、云伙伴等一道,围绕客户价值持续构建生态,同时聚合产学研人才资源,为生态提供完善的人才体系。”

在平台建设方面,华为厚积薄发、突破连连。据介绍,从技术平台角度,截至今年2月,华为云已上线14类超过100个服务,用户数、资源使用量都取得了飞速增长;中国区OpenLab在2017年落地苏州,已经联合伙伴孵化了53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华为行业使能平台已经在公共安全领域构建起了面向公安视频应用和警务大数据的多种可复制的基础模型。从资源平台,其企业e+数字化平台已支持1万多伙伴,让伙伴做生意更简单、更高效;2017年,华为投入2亿多营销费用支持生态伙伴拓展行业市场。从服务平台角度,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持续提升覆盖全国各省市的服务能力,到2017年底,2000多家合作伙伴通过华为认证;华为为48个智慧城市项目、超90%的央企提供服务,服务的行业客户已经超过3万家,为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与不同类型生态伙伴的合作之路上,华为也正大踏步向前。回顾整个2017年,华为作为中国市场的领先者,已经拥有超过10000家生态合作伙伴。其中,中建材成为第一家合作过百亿的伙伴,其与北明、神码集成的合作也突破了10亿大关。2018年,华为将不忘初心,携手销售型伙伴共绘产业新蓝图——将基于已识别的9大行业,绘制279张行业生态地图,并基于生态地图构建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智库,实现CC4(铁四角)找伙伴、伙伴找伙伴和客户找伙伴,成为资源整合、生态聚合、利益分享的平台;计划投入35亿用于伙伴激励,让销售型伙伴有利可图,激励的同比增长将高于其收入的增长;配备1000多名的生态服务人员协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去转型,与伙伴共建新技术引领下的繁荣生态。

2017年,华为与解决方案型伙伴一起打造了530多个联合解决方案,与1000多家合作伙伴在全国进行了超过1000场营销活动。在其生态体系中,已经出现了8家过亿、65家过千万的ISV合作伙伴。2018年,华为将通过三个“进一步”加大对伙伴的支持——组织保障进一步,华为与31家领先级ISV联合成立包括专属生态合作经理、专属行业解决方案经理、行业代表、产品经理组成的专属团队,用组织来保障合作成功;方案创新进一步,华为将引入创新技术和专属资源支持,包括OpenLab专属创新实验室、定制化二次开发和API等,缩短孵化时间,抢占先机,实现技术领先和创新;营销支持进一步,行业解决方案经理牵头内部赋能,协助伙伴在峰会、生态圈精准推送等方面进行全渠道营销,针对重点聚焦行业拿出2400万项目激励和1800万样机激励。

华为云的生态伙伴体系,包括转售伙伴、解决方案伙伴和服务伙伴三大类型。蔡英华介绍说,经过一年多时间,华为云伙伴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并与4家伙伴签订了“同舟共济”合作协议。2018年,华为发布了云政策2.0版本,将投入3.2亿用于伙伴激励,同时也会进一步在营销上加强对云伙伴的支持;打造“伙伴训练营”,持续提升伙伴能力;在12个重点城市落地“华为云中国行”、举行100场“私享会”;精选11家伙伴13个方案入驻华为云市场,并推动联合方案的销售。

“人是生态中最重要的因素。”过去的三十年,华为努力把人力变成人才。面对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它将联合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及合作伙伴的各类资源,将多年来积累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等分享出来,与生态成员一起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成为使能ICT人才生态良性发展的纽带和土壤。未来五年,华为将为生态体系培养1万名管理型人才、10万名创新型人才、100万名应用型人才。

作者:蒋均牧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C114中国通信网”的文章皆属C114版权所有,除与C114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单位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联系021-54451141。其中编译类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系C114对海外相关站点最新信息的翻译稿,仅供参考,不代表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翻译质量问题请指正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新闻热点

2016-07-19 13:02:28
2016-07-23 09:38:13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