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通信 > 正文

摆脱竞争之殇,运营商亟须重塑网络领导力

文章来源:c114.net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09 08:54:39

惨烈!如此形容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一点都不为过。尽管如此,增量不增收、价值被旁落、话语权丧失等问题却愈演愈烈,让运营商如鲠在喉。那么,面对我国这个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信息通信市场,运营商有哪些不可错失的机遇?如何主动出击,重回舞台中央?带着这些问题,《人民邮电》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院长李志刚,在他眼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重塑运营商的网络领导力。

重归本源,做精网络

网络领导力是什么?李志刚将其概括为8个字——产业引领、卓越运营。一方面,运营商基于对网络、业务和客户的深度理解,融合制造商对技术、设备的认识,通过对网络核心技术的掌控,输出需求和标准,引领产业未来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将网络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并与业务有效的协同匹配,主动引领和积极配合垂直行业对网络、平台的新连接需求,促进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结合,真正担起“互联网+”生态体系营造者的重担。

李志刚进一步解释说,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要进一步加大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力,努力成为网络技术的驱动者、实践者和引领者,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协同创新推动网络重构,增强网络的价值和竞争力。他举例说,AT&T看到了软件定义网络的大势所趋,积极推动以软件为核心的Domain2.0项目,这种引领行业新技术发展的力量吸引了高通爱立信思科等设备制造企业参与进来。

现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战略在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越来越依附于网络,优质的网络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使用,对信息消费、行业信息化等新业态起到推进和带动作用。李志刚强调说:“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得越智能,信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就会越强劲。”

事实上,伴随着电信运营商网络领导力的提升,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运营商之间低层次、同质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其网络核心技术的缺失,天然认为买了先进的技术就可以提供好的服务,却忽视了只有掌控技术、有效运营、释放能力才能转化为客户能感知的服务,忽视了业务、体验与网络的互动及有机融合,因此导致运营商没有核心差异化的产品,无法通过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吸引用户、留住用户。”他举例说,英国电信在发展宽带业务时就另辟蹊径,开通超高清体育频道,斥巨资购买英超版权和欧冠联赛的转播权,通过高质量、平台化的视频服务发展宽带网络留住用户,提升ARPU

机遇当前,不进则退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挑战自不必多说,但同时李志刚认为,面向未来通信业的发展,运营商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新连接唤醒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互联网+”带来了更多的产业融合机遇;网络软件化则会提升运营商的话语权。

“回顾技术革命的历史,就会发现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中,连接均扮演着放大器的角色,促使工具革命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李志刚进一步阐述说,“以新网络+新平台为核心的新连接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在企业中广泛采纳和使用,是继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后更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它不同于普通的信息技术和工具,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把其他的生产要素进行关联和整合,使它们处于更佳的状态,拥有更高的效率。”

近两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多项举措,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把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顶层设计推动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生产工具。不少传统行业,如制造业、零售业、医疗业等也在产业互联网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企业对于连接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他举例说,华为自2014年开始,每年都要发布全球网络连接指数;爱立信做出了到2018年,物联网将超越手机成为数量最多的互连终端的预测;高通、腾讯、小米等企业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类似“连接一切”的理念。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连接一切’,基础和核心还在于网络,而这正是电信运营商与生俱来的禀赋,其中蕴藏着宝贵的发展机遇。”李志刚进一步解释说,“基础网络的建设、云计算和CDN等重要资源的开放、‘互联网+’安全体系的建设等均离不开电信运营商的支撑与保障。在帮助企业实现泛在连接和智能化的生产运营、通过云和大数据服务帮助企业灵活部署业务、打造行业应用和服务创新平台等方面,电信运营商能够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网络重构技术为运营商把握机遇带来强有力的抓手。李志刚表示,在下一代网络中,由SDN/NFV带来的网络软件化和虚拟化,事实上已将软件升级为重要的组网技术要素,电信运营商通过引入SDN/NFV等技术实现网络快速转型,构建一张“资源可全局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伸缩、架构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通过网络重构实现网络的智慧运营和网络资源共享,并基于云化网络开发和推进IaaS、PaaS和SaaS等业务,从而使运营商能在新连接背景下提升对生态链的掌控力。

他特别强调说,机遇的得失往往就在瞬息之间,需要电信运营商明确目标、快速行动,打造“主动、快速、灵活、有效适应产业应用”的高智能网络刻不容缓。

掌握核心技术,重回舞台中央

然而,知易行难。面对产业大变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运营商怎样才能重塑网络领导力,提升竞争层次和水平?李志刚认为,核心技术的掌握至关重要。

其实,核心技术对王者的造就之力,在通信技术发展史上有迹可循。作为我国通信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李志刚回忆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我国通信技术的应用在全球一直居于领先之列,这与通信网络的跨越式发展密不可分。彼时,运营商通过先进的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先进的服务,一直占据着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但要注意的是,那是标准化技术、标准化设备、标准化服务的时代。而今,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冲击与推动下,满足个性化需求,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越来越大。昔日王者要重回舞台中央,唯有通过推进技术创新,提升核心技术掌控力,通过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实现差异化。对此,李志刚提出了几方面建议。

一是要以网络运营与业务协同为核心,转变网络规划和建设思路。李志刚表示,较长时间以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的主要模式就是买设备、看覆盖。但是,随着用户日趋个性化、多元化服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互联网企业定制化、体验化服务大行其道,这种粗放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他补充说,未来,运营商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发、业务运营应当协同推进,“在网络建设时就要考虑到提供什么样的业务” ,通过合作将基础网络与CP/SP的服务有机整合,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给最终客户。

李志刚举例说,在韩国市场,就有一个靠网业协同逆袭的典型。LG U+在移动通信领域可谓是后来者,面对强势的运营商,正面竞争胜算不大,但是,LG U+在4G领域通过视频业务为导向,在网络建设时充分考虑其对视频业务的承载能力,为用户带来差异化的优质体验。现在,这种“网络设计就是为业务而定制”的模式让LG U+实现了弯道超车,跻身于全球最好的4G网络之列。LG U+的前CEO李相哲说:“我们战略的起点不是4G,而是视频业务,而这正是最大的区别和成功的秘密。”经过3年的发展,LG U+用户的ARPU增长了44%,DOU是行业的2.5倍。李志刚补充说:“不要看其公司规模小,但是用户黏性大、价值高。”

“现在,设备制造商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把运营商的‘武功’给废掉了不少。”李志刚担忧地表示:“运营商只能做技术的使用者,却做不了技术的创新者。”因此,他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买标准化设备是买不来先进网络的,关键还要靠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从标准化的产品到定制化的服务,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而能够应对变化的根本是对网络资源的掌控能力。“试想,如果运营商连自己的网络都不熟悉,在客户个性化需求面前,就只能对着设备企业的‘黑盒子’一筹莫展。”他补充说:“现在业务开通的速度都以分钟计,现找设备厂商根本来不及,何谈快速响应?”在他眼中,运营商网络最理想的状态是标准化基础网络占80%~90%,剩余的10%~20%根据各自的网络积累和对业务、客户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网络,特别是涉及能力开放、跨设备商、跨域的平台与网元方面。“这样三家运营商就不用靠狠砸营销成本大打价格战了,因为差异化能力和内容就体现出来了。”

从全球来看,自从德国电信喊出了“摆脱设备制造商枷锁”的口号后,越来越多的电信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都加入这一阵营中。“电信运营商想‘摆脱’制造商,互联网公司想‘摆脱’运营商,其背后的原因都是为了满足越来越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大家都需要对自身的资源灵活调配、有效掌控,从而增强对市场的自主适应力和掌控力。”李志刚解释说,“这并不是让电信运营商真正脱离设备制造商,而是要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厂商联合研发、集成创新,对运营商自身的网络演进增强自主性、掌控力,从而更好地承担起网络运营服务的责任。”

李志刚还建议,运营商要开放研发,与设备商一起建设高水平网络创新研发平台。目前,SDN/NFV等技术是网络变革的方向,对此,运营商要以自主设计和软件开源为主要宗旨,进行网络技术和业务产品的前沿性和原创性研发,对新技术和新方案涉及的接口协议、设备原型、系统软件等进行仿真测试和认证。他举例说, AT&T通过和英特尔的合作,把业务能力集成到芯片中;Domain2.0项目中,分别在各领域与技术实力占据优势的厂商,如爱立信和惠普等,共同进行深度定制开发。

面对信息技术行业开放的浪潮,李志刚建议,除了重视标准,现在开始还要重视开源软件。互联网时代,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需要实现网络的灵活调度。而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往往限制了个性化的市场响应。“众人拾柴火焰高,谁也不想沦为孤家寡人,不能封闭地创新。”他补充说,“把代码放到开源平台上,使用者越多,才有更多的人去不断丰富它,聚了人气,才更有可能开花结果。”

“无论研发还是创新,根本还在于人。”李志刚表示,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电信运营商面临很大的人才压力。一方面,在技术创新的敏感度、设备理解的透彻程度、智能网络运营的需求等方面,与互联网企业和国际主流运营商均有较大差距。截至2015年年底,BAT技术、运营和产品三大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是44%、35%和56%;AT&T从事Domain2.0项目的工程师超过2000人,相比之下,电信运营商专业研发人才比重明显偏低。另一方面,ICT融合背景下,外部IT公司对CT人才争夺也会日益激烈。所以运营商提升网络领导力,还需要注重培养一线研发创新人才,并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好的创新平台。

在采访过程中,李志刚多次呼吁运营商应该停止粗放式竞争,“互相打压把价值都打没了,眼界放开一点,就会看到互联网领域还有很大空间。”他还反复强调,运营商需要真正回归本源,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差异化的网络和服务,提升竞争层次和水平。

“新常态需要新动力”。电信运营商重塑网络领导力就有可能成为推动企业、行业,甚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李志刚表示,有这个能力,各行各业才愿意借助基础网络,优化新供给,激发新需求。

作者:林婧   来源:人民邮电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中国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新闻热点

2016-07-19 13:02:28
2016-07-23 09:38:13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