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大众情人”小龙虾开始游荡在夜宵摊头。有人说这是最好的社交平台,极有希望取代微信,因为吃小龙虾的时候,只能低头剥虾,抬头聊天,不能刷手机。
笔者在一口气吃下五斤小龙虾后,只觉欲罢不能,沉湎“虾”色,无法自拔,但既然是“情人”,八卦如我也少不了八一八此虾的前世今生。
克氏原螯虾
作为入侵生物的代表,它具备入侵生物的两大重要特征:强适应性和强繁殖能力。成体小龙虾能在零下15℃到40℃的区间存活。水体缺氧时,它还可以上岸或借助漂浮物侧卧于水面,用鳃呼吸以维持生命。更重要的是,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中国,它还能在生活污水和轻度污染的工业废水中生存,再配以极强的繁殖能力,如今,它的数量已远远超过本地物种。
从海南到黑龙江,从崇明岛到新疆,不论靠海的、不靠海的,水系发达的、不发达的城市,只要有水,就有小龙虾。
虽是餐盘美味,但不得不承认,它的捕食能力对本地动植物造成极大的威胁,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它甚至会啃食同类。除此之外,它的“丰功伟绩”还在于能“攻陷”人类的伟大工程:资料显示,1998年长江爆发特大洪水灾害,抢险过程中,防汛人员在堤坝处发掘出大量小龙虾,鄂州长江燕矶段发现大堤有十余处被小龙虾危害,湖北汉江大堤黄金口段发现小龙虾洞穴37个,小龙虾疯狂筑穴和掘洞,导致多处堤坝高度降低,堤面变窄,乃至塌方断裂。
福寿螺
它原产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随人为引进养殖而传播到世界多国。1979年,福寿螺作为经济动物引入中国台湾养殖,1981年引入广东,随后从广东推广到全国多地。但没多久,它恐怖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引发了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14个省市严重的生态破坏。
到底有多恐怖?通过一组数据就能有所感受。福寿螺一只雌螺能够产卵2400-8700粒,孵化率高达90%以上,幼螺4个月可以发育成熟并繁衍后代。在我国南方地区,福寿螺每年可以繁衍2代甚至3代,繁殖能力比近地缘种高10倍以上。
不仅如此,福寿螺还能“花式生长”,比起一般螺类,它可以在更“脏”的水域存活。同时,它还有鳃有肺,农田干涸或天气干旱时,它钻入湿润淤泥中,存活6至8个月,待到雨季来临时,再钻出活动、繁殖;天气寒冷时,它钻入泥中或草根冬眠,温度回升后,又开始繁殖。
福寿螺的恶名还因为它是广东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这种寄生虫极易引发人类嗜酸性脑膜炎,每年都有因食用福寿螺感染管圆线虫病的事例见诸报端。但理归理,吃归吃,只要煮熟、清理干净的福寿螺,吃下去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水葫芦
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受灾尤其严重。具体来说,水葫芦成片生长,能够覆盖水面、堵塞河道,影响轮船通行。另一方面,它还极大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大面积地遮罩于水面,降低光线的穿透能力,导致水底生物、鱼类大量死亡。2009年,福建省闽侯县雄江镇闽江库湾200多鱼养殖户中,33户遭受损失,死鱼共计349吨,损失523万余元。
不过也不能把灾害爆发全部怪责于水葫芦自身的超强能力,实际上,人类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利用它作为饲料,大面积地推广种植,在客观上导致了后来的灾祸。
紫茎泽兰与苹果蠹蛾
其一是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这种植物名称貌似美好,但是个十足的“坏蛋”,上世纪40年代,它从缅甸传入我国云南,随后向东北方向扩展。每到一地,就能攻占整座山头。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林生长。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杂草,紫茎泽兰会大量减少牧草的存活率,自己胡乱生长也就罢了,动物、人类若敢动它分毫,它的花粉飘散,能够引起腹泻、气喘、鼻腔糜烂、流脓等症状。
另一个危险的外来入侵物,是1953年传入新疆的苹果蠹蛾。最初,它仅在新疆局部发生,1987年,随游客携带的果品传入甘肃省敦煌市,之后逐年向东扩散,2005年东扩至张掖地区。苹果蠹蛾嗜食苹果、沙果和库尔勒香梨,同时也危害桃、杏,幼虫钻蛀果实或叮咬果面,导致果实提前成熟或在树上溃烂。同时,蛀孔还易招致细菌寄生,导致仓储水果大面积腐烂。
为什么?
了解这些入侵生物的“发家史”,不难总结出一些特点,首先从时间上来看,19世纪到20世纪是入侵生物传入、增长最为迅猛的阶段。这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有极大关系,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列强在沿海、沿江设立通商口岸,贸易往来兴盛,这一时代外国入侵生物数量也大量增加,香港、厦门、广州、上海、青岛等一系列开放的大型港口成为外来生物传入的主要通道。
其次,从气候环境来看,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覆盖五个气候带,这种自然特征使得外来物种极易找到对应生长的环境,世界各地的物种都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外来物种中,从美洲传入的最多,约占54%,其中又以北美洲为最,占据30%,这是因为北美洲和中国纬度大致相同,气候环境相似,因此当地生物能够迅速适应中国的环境。
最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拉近了不同大洲的地域距离,便利的交通条件、繁荣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旅游,都缩小了原本地理因素带来的阻碍。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