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如何给贫困地区把好脉、找到根、开好方,是摆在扶贫工作中最迫切、最关键的难题。“精准扶贫”要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一起抓,莱城区和庄镇张家台村村级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就找到了扶贫脱贫工作的对症点。
张家台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共有533户1560人,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村里主要的劳动力大多在外打工,面临着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境。如何摆脱这个困局?
市精准扶贫项目打破了这个困局,市政府主导、多方共同参与的张家台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点亮了这个贫困村的发展之路。“综合考虑了项目建设条件,这里光照条件好,把空闲的楼顶、院落利用起来,建设光伏电站是最好的选择,能实现扶贫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绿色效益的最大化。”市扶贫办主任狄杰友说。
经过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2016年10月,市城投公司投资的张家台村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运,建设资金78万元,利用1000多平方米的空闲屋顶和车棚,安装了360多块光伏太阳能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容量达到91.2千瓦,光伏发电上网产生的年收益达13万余元;2017年,张家台村利用闲置空地约1500平方米,投资89.98万元扶贫资金,建1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全额并入电网,预计年收益约15万余元。其光伏发电的收入将惠及443户贫困家庭,平均每户年收入增长约600余元。
村民代表表决分配方案
项目设立之初,谁来建、怎么建、建成怎么管理、光伏收益怎么分配是个问题,可以说张家台村村级光伏电站找到了最精准的扶贫路子,在项目建设、资产移交、运维及分配模式上下了一番硬功夫。
电站建成投运后,其光伏发电的收益直接入村集体账户。村电站实际结算电量所得收入是由供电公司直接支付到相应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政府部门会对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按照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扶贫电站资金在县(区)各乡镇统一的农村集体账目下设立‘扶贫电站’子科目,统一核算,单独公开。”张家台村村支部书记王海荣介绍说。关于收益分配问题,采用由村委会负责当年收益分配方式。村委会制定当年收益分配方案,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报送镇政府审核,并将收益分配方案进行公示,由村委会组织分配。
目前,通过光伏电站的一年运营收益来测算,张家台村村级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提供资金约28万元,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家住张家台村的52岁农民郭金海,过去种小麦忙活一年只能挣到五六千元,一家5口即便省吃俭用,日子依然过得不宽裕。今年,随着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的建成落地,在村集体的共同商议决策下,他找到了一份看护光伏面板的工作,加上户均的光伏发电收入,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让绿色能源有“绿色”通道
为了加速光伏项目的落地,大力应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使电站按期投运与早日收益,国网莱芜供电公司在项目立项、施工验收等各环节,为项目的建成落地,开通了“绿色通道”,设立了“项目经理”,用心打造“一站式”报装服务,力求让客户少跑一次,加快推进电站本体和送出工程建设,在各方努力下,工程从建设到投运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
同时,伴随光伏发电量的增加,老旧电网一度成为“拦路虎”。莱芜供电公司在做好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贴心服务和抓好电站并网服务的同时,全面推进农网改造升级。“按照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目标,2017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93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882眼农田灌溉机井通电工程建设竣工投运。”莱芜公司运检部李程说。
不仅如此,莱芜供电公司还积极创新思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光伏全产业链资源,提供分布式光伏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打造光伏服务云平台。客户用手机下载软件,随时能看到电费收益情况。村光伏电站负责人毛玉增指着手机上的电e宝光伏模块说:“在运的光伏电站9、10月份光伏上网电量32832千瓦时,电费收益能有27907.20元(含补贴电费),每度电都掌握得清清楚楚情况一目了然,贫困户靠阳光就能挣钱了!”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