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搭建服务平台,推广“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模式,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开展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收储加工、农民培训、技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设立涉农部门服务窗口,开展“一站式”公益服务,逐步形成为农服务“一盘棋”。目前,全市为农服务中心达到20处,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
为提高服务水平,实施“精准施肥用药”工程,今年以来,测土配方、智能配肥、飞防植保面积分别为17.5万亩、16.5万亩、8.2万亩,全托管、半托管服务面积达到26.96万亩;实施“土壤修复工程”,对生姜、大蒜、蔬菜大棚等高效作物种植区实施氯化苦熏蒸,恢复土壤活力,目前已熏蒸超过10万亩;建立“飞防”基地,累计投资260万元、带动社会投入800万元,购置整合各类作业机械550台套、植保飞机6架,农机化服务队16个、总人数达300余人。开展农民培训,累计培训农民社员1.98万人次。
在此基础上,拓宽服务领域,推广“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单式”环节托管服务模式,在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开展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对生姜、大蒜、花生、食用菌、土豆等经济作物分别制定托管服务规程,提供“套餐式”服务。目前,正在探索山区土地托管服务模式。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