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 > 聚焦莱芜 > 正文

张书记成了"司机张"公车改革改变了什么?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0-24 09:20:02

 9月30日早上7:30左右,钢城区艾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延国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来到离单位近10公里路程的罗汉峪村,与村“两委”商定村庄道路拓宽硬化的问题。

  商定好后,张延国刚准备开车离开,村支书亓仲峰紧跟着拉开了车门:“张书记,又得麻烦你当回司机了,俺想去街道办点儿事。”张延国半开玩笑地打趣说:“自打公车改革以来,我没有了司机,却当上了司机。”
  今年6月30日,我市封存了公车改革涉及的停驶取消车辆,作为艾山街道的“三把手”,张延国的车就在封存之列。
  艾山街道每名街道干部要包2至3个村,张延国包了条件比较艰苦的罗汉峪、纸坊、青泥沟3个村。其中,罗汉峪、纸坊距单位10多公里,每天只有1班公交车。“按规定,我们每个月在村里的时间不少于10天,但街道上任务也很多,我们只能经常在村里和街道办之间来回跑。”为了方便工作,张延国“下村”就开自己的私家车。
  “以前,一天可能跑五六个地点,刚没了公车时,觉得确实不那么方便了。”刚开始,张延国觉得,自己开车真不方便,工作忙,一会儿一个电话,不接,怕耽误工作;接,开着车还挺危险。不仅如此,3个月下来,张延国平均每个月的油费都要超过1200元,是补贴的2倍。
  但是,几次“意外”的经历,让张延国改变了看法。有一次,他进村之后就把车放在了路边,步行到了村民的田间地头上。恰巧,由于村干部对部分村民乱种树的问题处理不及时,村民们情绪很大,正议论纷纷。于是,张延国找到了村干部了解情况。“我找到这个村干部的时候,他还很吃惊,问我怎么知道这个事的。”由于处理及时,村民们的情绪得到了及时安抚,村里也更加和谐稳定了。“以前,我坐的那辆车,一看车牌号就是公车。老百姓都认车牌,和咱说话就有顾虑、有距离,自打没了公车,听到了更多群众的心里话。”现在,张延国入村就把车放下,然后到田间地头跟老百姓拉呱聊天。 
    慢慢地,张延国度过了最初的不适应阶段,他对车改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本次车改规定的范围,不光包括咱这种基层公务员,大领导们也这样。我看,改变公务员出行方式,说到根是一次干部观念的彻底转变,让大家真正与老百姓的心贴在一起,是件得民心的大好事。”
    青泥沟村有双山河经过,今年7月份,暴雨过后,村里有段路被淹没了。发现险情后,村党支部书记张应俭立即上报给张延国。早上7:00,张延国冒着大雨开车到现场检查情况,指挥群众加高了路边路肩,并与交通部门联系,将堵塞雨水的路边护栏进行了疏通。“俺没想到,张书记自己开车,还能到得这么及时。”张应俭说,“看到张书记自己开车来给我们处理险情,老百姓都很感动。”
    现在,张延国依然经常充当司机的角色,但他一点都不觉得“吃亏”。“公车仅仅是解决公务出行的一种工具,有没有这个工具,公务人员都应该认真、勤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再说,咱是共产党员,是领导干部,更是要讲奉献。”张延国说。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