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 > 聚焦莱芜 > 正文

莱城区11个省级贫困村年底脱贫摘帽

文章来源:人民政府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26 09:44:55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莱城区认真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一条线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立足全区实际、统筹谋划施策、从严从实推进、精准精细落实,通过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党建扶贫,探索出了适合莱城发展的“莱城路径”、“莱城方案”、“莱城关怀”,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4222人,贫困发生率由2.1%下降到0.98%,2017年年底将实现3600人、11个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产业扶贫拓宽“莱城路径”

 

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群众量身定做发展路径,确保每位贫困群众都拥有一个当家产业、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获得一份稳定收入。量身定做居家创业型。立足部分贫困群众外出不便但有创业意向的实际,推广“政府+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贫困户院落、废弃宅基地为创业基地,发放“富民农户贷”提供产业资金,筛选有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帮扶主体,发展蒜黄、肉兔、葫芦、蘑菇等庭院经济,1100多户贫困户选择实施了居家创业模式,每户每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其中蒜黄种植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肉兔养殖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一镇一业”、“一域一品”组团就业型。为满足部分贫困户的“赚钱”渴望和“顾家”需求,从人人可操作、劳动强度不大的手工艺项目入手,尊重群众传统习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在莱城区形成了以中国结及木棉花、塑编、柳编、铁艺等手工艺扶贫项目为主的“四大组团”,加工点达到86个,遍布全区所有镇(街道),辐射带动120个村1000多名贫困户就地转移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资产收益旱涝保收型。针对全区60%扶贫对象无劳动能力、难以自主创业的实际,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六步工作法”,选取希格斯新能源、隆运蔬菜等16家龙头企业作为帮扶主体,由帮扶主体代为实施产业项目,区扶贫办通过强化对帮扶主体的政策扶持、业务指导、监督监管、风险防控,确保贫困户每年收益率不低于10%,保证产业扶持资金的保值增值,为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收益。其中以希格斯新能源为实施主体的光伏认购项目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认可,6696名贫困群众与该企业签订了委托代管协议,年化收益达到12%以上。其他帮扶主体年化收益普遍都在10%以上,最多的达到了20%。

 

行业扶贫做优“莱城方案”

 

莱城区注重发挥牵头抓总、议事协调作用,对全区40个成员单位合理分工、督促推进,各成员单位“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形成了齐心协力推动扶贫的良好局面。在健康扶贫领域,区扶贫办联合区卫计局、区人社局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健康扶贫卡,实施“两免、六减半”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贫困人口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全免费和到定点医院白内障手术全免费,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政策实施以来,1068名建档立卡户实现了免费住院、5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贫困群众减轻医疗负担160多万元。

 

党建扶贫汇聚“莱城爱心”

 

莱城区坚持培强扶壮与后进转化并举,高度重视重点村“两委”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每年都对重点村“两委”干部进行全封闭、全日制、全脱产培训,重点村“两委”干部思想觉悟、工作能力等都得到大幅提升;对全区重点贫困村支部班子全程动态监控,每年都对支部班子进行全面体检,帮助后进班子统一思想、激发干劲、鼓舞斗志,两年转化后进村3个,为脱贫攻坚夯实了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注重发挥支部引领作用,打造形成“强强联合型、覆盖兜底型、自主发展型、奉献奋进型、链上争先型”等五型支部,19个重点贫困村党支部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16家帮扶主体党支部积极投身精准扶贫,“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扶贫点+贫困户”等模式得到普遍推广,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的氛围日趋浓厚,“党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已成为响亮名片。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