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村“两委”在年初的村民大会上,会向村民承诺每年要办10件实事。最近,在钢城区颜庄镇柳桥峪村,村“两委”正在张罗着给全村办第11件实事。
11月10日,柳桥峪村的一处加工车间外,发往美国的377件塑编靠背刚装完车。按照合同收购平均价50元计算,这批产品能给村里带来近2万元收入。
这个塑编项目是浙江一家户外休闲制品公司提供的,能在柳桥峪村落地,得益于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全村召开的一次全体党员大会,这是村“两委”为村民办的第11件实事“归雁行动”中的一项内容。
10月26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第二天,柳桥峪村便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村61名党员,除了年事已高的和常年在外打工的,47名党员悉数到会。
在会上,当讨论到报告里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奇首先发言:“咱们村有能力的都出去打工挣钱了,留在村里的老弱妇孺怎么办?怎样解决我们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年初,我们制定的包括修建乡村公路、改造高压线路、提升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整治村居环境等10件实事,现在都已经完成,但离年底还有两个月,我们能不能充分发挥大家的干劲,多办几件实事?”
“用好党的政策,才能带动村里发展。”
“得壮大集体经济,村里才有钱给老百姓办事。”
“多上好项目才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气氛越热烈,越讨论思路越清晰。
会议结束时,大家达成了共识,要发挥在外党员见多识广、人脉广的优势,多为村里引进项目、介绍关系、传递信息。他们还给第11件实事起了一个名字———“归雁行动”。
为把实事办实,大家共同推选了10名在外党员代表,作为“归雁行动”的主力。这10名党员闯过关东、下过昆山,跑过销售,掌握信息多、结交关系广,是村庄未来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力股”。
这才有了塑编项目的落户。项目信息由在外务工的年轻党员蒋伟介绍,李永奇亲自和项目方对接,并把自家厂房拿出来作为加工车间。“我们边学边干,现在已经培训了两批学员,年前计划培训80人,村民又多了一条致富门路。”李永奇说。
不仅如此。柳桥峪村有生产五谷杂粮的传统,特别是小米,因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今年村里还注册了“老味道”商标。平时在镇上开门店做电商的党员蒋晨,主动提出自己在网上增设农副产品的业务,帮着销售五谷杂粮,“不到半月时间,销售额已经有10多万元了。”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