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 > 聚焦莱芜 > 正文

新旧动能转换交出“新答卷”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2-04 10:17:00

【核心阅读】今年以来,莱城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谋划确立“4+3”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五园两基地”建设,制定出台了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六大政策文件,创新实施“3个1/3”工作法,不断加快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体系,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 257.4亿元、增长8.3%,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6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73亿元、利税22.2亿元,分别增长30%和3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5700元和13160元,分别增长8%和10%,主要经济指标创下近年来最好成绩。

 

主导产业强支撑

 

莱城区不断加快构建“两城两带”发展空间布局,聚焦聚力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加快以生物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和电商物流产业园、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园以及新能源产业基地、高教文化产业基地为重点的“五园两基地”建设,各类项目分类入园、加快集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区在建项目108个,新开工项目71个、完成市分配任务的116%,47个项目投产达效、完成市分配任务的133%,在全市上半年观摩会中获得第一名;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亿元、增长27.7%,缴纳税金3.8亿元、增长58.4%;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6.2亿元、增长3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6.8%、较去年底提高1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促转型

 

全力促进工业转型提升、服务业跨越发展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围绕提升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恒威电力非晶合金变压器等技改项目31个,完成投资21.8亿元,九羊集团与厦门象屿、济钢的合作步伐不断加快,正由区域性钢企向现代化强企跨越;汇金公司与美国帕拉根金属制品公司联合开发车桥铸造项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提档升级。上海世康莱芜供货港、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中国网库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万泽冷链、顺立物流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颐高电商等一批城市服务业项目投产运营,中国生姜网、中钢网等电商企业开始发挥作用,服务业态进一步丰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8.4亿元、增长8.5%,占GDP的比重达到42%;现代农业实现提质增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个中心、三个板块”农业产业布局已经形成,全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大力培植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泰丰食品、五福茶业、明利蔬菜等特色产业龙头,新增市级以上示范社6家,示范家庭农场5家;着力构建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新增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新认证绿色食品15个,147个农产品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招三引添活力

 

聚焦招才引智。紧紧抓住人才这个“象鼻子”,强化以才引才、以才聚智、以才招商,组建区招才局,聘任国内知名院士、知名企业家等16人作为“招才大使”,在意大利都灵成立莱城区首家海外人才工作站,落户山大莱芜技术转移中心、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省级创新平台7家,总数达到40家;与人才山东网合作,设立莱城板块,莱芜生物医药产业园被评为全省基层人才工作先进案例;新引进何雅玲、汪卫华2名院士,总数达到24名;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7名,自主培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总数达到30名;新引进博士硕士77名,总数达到651名,形成了一条“引进一个专家、领创一个企业、培育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完整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努力争创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区;聚焦招商引资。在紧盯长三角、京津唐的基础上深耕济南,瞄准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与北京珅奥基、独墅联盟实现深入持久合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区各大班子分线作战,赴北京、上海、天津、苏州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30多次,先后邀请华大基因、腾讯众创、北京首创等300多批次客商到莱城考察,洽谈引进项目335个,形成固定资产74.8亿元,完成市分配任务的121%;聚焦招宾引客。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招宾引客“322”工程,成功举办“智汇新动能·嬴牟大健康论坛”,吸引3.8万名外来人员前来参观考察、洽谈协作,集聚了人气商气,提高了莱城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

 

企业培植壮骨干

 

深入实施“骨干企业培植计划”,对20家骨干企业、20家成长型企业、30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培育,积极开展困难“摸排消”活动,解决问题3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家、达到205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组织135名企业家赴上海、德国等地学习培训,企业家战略思维能力、运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实施“育苗扶壮”工程,新发展私营企业1320家、个体工商户3392户,经济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大力推动企业挂牌上市,调整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库,泰莱电气、万泽冷链、东岳车桥、时代酒具等4家企业在“新三板”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全区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8家,累计引进股权投资1.5亿元;与威海商业银行合作成立莱城区科技支行,为阿尔普尔、恒威电力等14家企业发放科技型贷款2.5亿元。

 

改革创新增活力

 

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研究确定8类34项重点改革事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破局,打造出一批具有莱城特色的改革亮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取消10项施工前置审批;深入推进“多证合一”登记改革,将16个部门31类证照事项整合到一张营业执照上;加快简政放权步伐,6个部门、15项行政许可权限向莱城工业区(口镇)下放,行政审批时限压缩至37个工作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新组建赢昊城投、赢泰文旅等政府投融资平台,全力做好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为丰田节水等8家企业提供2200万元融资支持,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深化分级诊疗体制改革,在200元包住院的基础上,探索分级诊疗、智能医院、个人健康服务等新模式,创新组建莱城区“1+7”半紧密型医联体,分级诊疗机制更加健全,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