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推进绿色发展。同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公交、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工具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重要选择。
公共自行车已融入莱芜人的工作生活
随着莱芜公共自行车项目社会效益的逐步显现,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服务水平的节节攀升,公共自行车已经融入到了莱芜人的工作、生活之中,公共自行车也随之承载了更多莱芜人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
12月18日上午,天气非常寒冷。在汶阳大街一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有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行人都是双手插兜御寒,而他们却“赤手上阵”,用抹布蘸着水仔细地擦拭着每一辆自行车。工作人员耿传斌说,现在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很多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使用率特别高,只有管理好、维护好自行车,才能不辜负市民的关注和信任。公共自行车中心的耿冠林介绍说:“站点分别布置在市区主次干道两侧,站点服务半径覆盖市区70%的居民小区、所有商城、医院、学校和90%的机关单位,市民骑乘公共自行车可以到达主城区的任何一个角落。”
正说话间,家住孙花园社区的李先生来到了停车点。李先生是第一批办理的自行车卡。2年多的时间里,公共自行车成了他的重要出行选择。“停车点很多,也很方便。在以前出门时,坐公交居多,但是受制于固定线路,有时下车后还要走一段距离,遇到一些情况在公交站牌处要等一会儿。有了自行车后,这个问题解决了。”李先生说,“比如说去十七中给孩子送东西吧,出门后骑上公共自行车就可以去了,那边也有停车点,相当方便。”耿冠林介绍。据统计,上下班时段,自行车使用量占全日使用量的55%以上。

工作人员正在对公共自行车进行维护 □记者 刘华 摄
与公共自行车优势互补 共享单车让出行更灵活
除了公共自行车,今年6月份共享单车的到来更让市民大呼“方便”。
6月24日晚,“摩拜单车”正式被放上街头。紧接着,朋友圈被瞬间“刷屏”。全铝车身、防爆轮胎、无辐条车轮……具有时尚亮丽外形的单车成为市民口中最热的话题。
“刷屏”意味着认可。18日中午,11点40分左右,政府部门上班的毛先生在鲁中北大街找到一辆共享单车,他走上前熟练地手机扫了一下……“之前上下班一般是开车,可是堵车让人头疼。有时要堵很长时间,记得有一次在转盘处堵了近半小时。自那以后,我就能不开车就不开车。摩拜来了后,我大多选择它,免去了堵车带来的烦恼,还锻炼了身体。”毛先生说。
“共享单车全国很多城市都推广开了,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它对我市公共自行车是个很好的补充,在没有公共自行车停放点的地方可以选择骑摩拜单车,选择性更强了。”市民曹勇说,“它能停放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只需打开手机APP,用手机扫一下车身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解锁把车骑走了。还车的时候随便停,这样的共享单车正在成为很多人短距离出行的新选择。”

公共自行车方便了市民出行(资料图片)□记者 刘华 提供
骑行带来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显著
当公共自行车、摩拜单车进入市民视线后,很多市民开始选择骑车这种既便捷省时,又时尚环保的新型出行方式。这种出行方式既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统计数据显示,公共自行车日均骑行量为2500辆次,最高单日骑行量为5426辆次,每辆自行车日均使用3次。2016年11月20日,支付宝扫码租车功能正式上线启用,扫码租车量已达13000辆次,日均150辆次。公共自行车项目自实施以来,不仅让广大莱芜市民得到了更多的便捷和实惠,其带来的社会、经济、环保等隐性效益也正在显现出来。
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算过一笔账,“假设骑行一次平均15分钟、2.5千米的行使里程,按日均骑行量2500辆次计算,每日总骑行里程约6250千米,每月总骑行里程约18.75万千米。按照汽车耗油量每百公里9升计算,每天可节省汽油562.5升,每月可节省汽油1.7万升。按照每升汽油6元计算,每天可节省燃油资金3375元,每月可节省燃油资金10万元。公共自行车运营一年,预计最少节省燃油资金120万元。”同时,公共自行车项目还带来了非常显著的环保效益。
相关链接
据了解,我市自2015年8月28日正式启动便民公共自行车项目以来,受到了莱芜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两年时间总骑行量已达到200万次,骑行总距离已达30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75圈,在引领低碳城市生活、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据摩拜单车莱芜运营主管介绍,6月25日,摩拜单车在我市首批投放数量为1000辆,分布在全市50个站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需要骑行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