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 > 聚焦莱芜 > 正文

用工匠精神为绘画注入生命力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2-25 10:24:09

大众网莱芜12月23日讯记者 亓竹冉)12月23日早晨10点38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原本就热闹的青草河畔更添了几分喜气。位于万福北路的庆杨艺术馆迎来2017年度压轴展览----“岁开戊戌”张猛、刘庆杨细笔绘画研究作品展。

                                                               
  展馆中众人观赏《五王醉归图》

  走进庆杨艺术馆,位于展馆正中央的是一副长达2.15米的《五王醉归图》,图中将临淄王李隆基、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礼,岐王李范、薛王李业的醉态以细腻的笔法、华贵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经展出,便引来众人围观。
  为更深入了解这些画作背后的故事,记者采访了张猛、刘庆杨两位画家,为大家讲述艺术作品产生的过程。

 
  沐春风
   
  《沐春风》作者张猛
  张猛:半年酝酿为一个灵感

  二楼展厅,有一副画,格外引人注目。暗含悲伤的女子,站在落英缤纷的梨花树下,令人不由想起“黛玉葬花”,而女子似笑非笑的眼角又透露出些许微喜。那种对表情转瞬即逝的把握,微妙至极。
  “这幅《沐春风》,是今年春天我带学生去甘肃天水下乡写生时,看到梨园中满树的梨花落英缤纷,在这样的真实山水中,人像花、花也像人,有看到花的喜悦,也有看到落花的悲伤,就萌生出了灵感。其实,《沐春风》是春夏秋冬系列人物画作中的第一幅,这幅画前后思考了近半年的时间,到今年夏天才真正成稿。”张猛介绍说。
  张猛自幼受父亲影响,幼时便喜欢绘画涂鸦,六岁时已能完整呈现出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后来,他便始终坚持自己的兴趣,最终成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最擅长用细腻的工笔画描绘清新典雅、唯美的画面。
  细看张猛的所有仕女图画作,由诗词而生的优雅意境,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令人折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仕女的神态皆随画中景物而变,但大多暗含悲伤,这种表现手法看似平淡,实则很难。
  提起画中人的神态,张猛说:“我喜欢在画里表达忧伤感,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画中的大家闺秀,在生活几乎不会遇到困难或烦心事,所以大多时候是喜悦的,但抓住让她们也感到伤感的表情,将由喜转哀的神态抓到画面上。就像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表现出人物似笑非笑的神情一样,将人物眼神中的忧伤感表达出来是很难的。”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我的画作,我认为是“清雅”二字,我希望能传递给欣赏者一种轻松、从容、平淡的态度。对于我而言,每一个时期,都有新的突破,会有自己得意的作品,比如这个时期,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作品有《暖风十里丽人天》、《沐春风》等,但更希望在以后有新的突破。”

 
  粉荷图
点击浏览下一张 
  粉荷图作者刘庆杨

  刘庆杨:用放大镜探寻作画秘诀

  穿一身黑衣,戴一副儒雅的圆框眼镜,刘庆杨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而通过与他的一番交流,他对于作品的重视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刘庆杨师从霍春阳教授,主攻院体细笔画,擅以细笔画表达雍容、闲雅气息。
  说到自己的绘画,刘庆杨侃侃而谈:“我的作品以传摹为主。其实很多人对传摹画作有很多误解,以为只是在学习古人,其实不然。比如唐代张萱所作《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已经流失,现存的是宋徽宗的摹本,假如没有宋代的传摹,那么这幅画作早已无处可寻。所以我们传摹是为了保证古代的文物以较高的品质流传下来,这实际上也是在发扬一种将分内之事做到极致的匠人精神。”
  2015年底,刘庆杨在香港佳士得拍得一幅宋代《粉荷图》,此画原为张大千大风堂旧藏,极为珍贵。2016年初,刘庆杨将此画在绢丝上传摹了七八次,但无论怎么画,都画得不够通灵、不够透。这让刘庆杨很是苦恼,用了各种方法来寻找原因,终于在用发大镜观察绢丝时,发现原画所用的绢丝竟然是扁的,而刘庆杨之前所用的绢丝都是正常的圆形。
  刘庆杨发现问题所在,赶忙查阅典籍,果真在典籍中发现在用绢丝作画流程中有捶打的过程。接下来,刘庆杨先后尝试用铁锤、石头、鹅卵石等多种工具捶打绢丝,但捶得过扁,丝脆易断,捶得不够扁,颜色又会透过卷纹。终于,刘庆杨摸索出用鹅卵石捶打绢丝的方法,成功传摹出《粉荷图》。
  刘庆杨的作品一向以“承传”为创作理念,他说:“对于我而言,用作品说话是最重要的。传摹的作品要保证品质,将自己的分内事做到极致,将院体细笔传承好,这也是一种匠人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工匠精神”,有了肯下苦功夫、做好每个细节的劲头,张猛和刘庆杨的画作才有了生命力,在展览第一天便受到了广泛好评。
  庆杨艺术馆馆长许文馨回忆2013年4月14日,与刘庆杨的第一次合作。当时,许文馨与刘庆杨之间的观念存在分歧。许文馨希望馆中的画作以面向市场为主,通过传统方法经营;而刘庆杨则要求以作品为主,不走传统经营方法。
  第一次合作结束,许文馨彻底转变了观念,因为第一次展出的头一天,刘庆杨提供的一张院体细笔画作、十多张“没骨”画作,一天之内便被抢购一空。如今庆杨艺术馆的作品都以作品质量为主,将最好的作品展现给观众,以供收藏家收藏。
  “现在我们每隔3至4个月就会合作一次,刘庆杨的作品设色典雅,张猛有自己独到的绘画语言,手法细腻、线条功底扎实,每一次展览都很成功。”许文馨说:“以后我也会继续发现艺术价值高的画家,并将他们推向市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