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市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成员在莱城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兴致勃勃地用了两个小时观摩园内的高档金属制品制造、镁合金汽车部件、爱索空压设备研发生产和特种装备制造4个项目。这4个项目全部建成后,都能实现10亿元以上的年销售收入。
令观摩会成员没想到的是,在筹备这次项目观摩过程中,莱城区给市发改委的观摩名单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一共有9个观摩项目,而最终确定的是上述4个。
“以前,我们观摩会只做加法,为的是能让大家了解更多的项目。但是这次会前,我们制定了观摩标准,只观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土地利用、城乡建设规划要求,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税收贡献的项目。并且,还要求项目已经有实质性的投资建设。”市发改委大项目办公室主任陈钊说。本着这样的原则,莱城区高端装备制造的其他5个项目被拿下。
做好“减法”,成为这次大项目观摩会的特色。
每年1月份的大项目观摩,是市里全年的第一台重头戏,各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尤其是2017年,各区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全市经济指标增速创近年来较好成绩,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各区很多‘高、精、尖’大项目都想在这次观摩会上展示。”陈钊介绍。在第一轮各区提交的名单里共有45个申请观摩的产业项目,经过三轮的认真筛选,全市最终确定了26个产业项目,列入了观摩项目名单。
观摩会上做“减法”,观摩会成员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在高质量发展上下足了力气。在19日下午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良提出,新的一年里,我市将继续坚持质效导向,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领域,全方位,全产业链提升质量水平,推动经济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做“减法”的同时,我市在此次观摩会中还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加法”。
和往年观摩不同,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8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党建项目、扶贫项目赫然出现在这次观摩当中。
大汶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个。该工程是我市2017年10大重点工程之一。一期工程,将新建改建穿堤桥涵8座,实现大汶河两岸道路的全线贯通,并对14.5公里河道实施清淤、河堤加固和绿化苗木栽植,美化两岸环境;新建加高溢流坝5座,提升大汶河河道蓄水能力,有效利用雨洪资源,全面提升水生态建设水平。“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升大汶河生态水平和综合开发价值,为大汶河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区、莱芜生态经济新功能带’打下基础。”市城乡水务局局长王传成说。
大项目观摩会上的“加减法”成为我市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各项发展事业的风向标。
新的一年,我市提出,要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价值导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与此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我市还专门成立了大项目督查领导小组,承担全市项目票据鉴别、复核、确认;对项目实物工作量进行现场核实;对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017年9月,督查领导小组又对全市大项目的进展情况提出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的工作办法,推进项目进展。对当年完成投资与年度计划投资占比低于时间进度20%及以上的,给予警示,并在考核中减扣分值。
此次观摩会共现场观摩了全市34个重点项目,集中反映了我市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植、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层党建、环保、扶贫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展现了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2017年,全市年内在建产业大项目共379个,当年完成投资293.09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111.29%,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占比79%。其中新建项目202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5%,新建过亿元项目130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62.5%;竣工投产项目17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4%,当年新增企业77家。全市重点推进的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17个,其中,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建设工程10个。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