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 > 聚焦莱芜 > 正文

莱芜外环大通道架起发展BRT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1-31 10:36:20

   路面摊铺施工现场。

  “大干100天,开通西外环。”2017年,我市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民生工程,大外环建设率先开工,通过交发集团的不懈努力,如今,西环已顺利开通———外环大通道架起发展BRT

  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支撑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突破口,城区外环路是关系到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第一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项目建成以后,我市将拥有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外环路,分流过境交通,形成快速路网,提高通达能力,对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市委副书记、市长梅建华

  5个月,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嘱托和全市138万人民的热切期望,城区大外环西环如期交工,全线贯通。西环不仅仅是修通、提升了一条道路,它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城区大外环路是我市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外环道路,采取PPP模式融资建设,这条奋进之路必将全面推进南环、东环、北环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速度、更高效率的台阶强势迈进。未来,一条连接 4条高速公路、5条国省干线公路纵横交错、干支相连、便捷高效的外环大通道,将全市融入“1小时经济圈”,实现资源共享,区域统筹,城乡统筹。

  为把西外环建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工程施工人员———与时间赛跑

  1月27日,我市普降大雪。28日一早,顾不上路滑,刘新国发动汽车像往常一样向城区西外环现场开去。工地现场已是雪白一片。带上工具,他开始徒步检查路面情况。“这是道路修好后第一次遇到降雪,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还是检查一遍更放心。”

  刘新国是大外环路西外环工程项目经理。从设备进场到最后一车沥青料摊铺完成,他一直摽在工地上,技术、施工、协调,5个月以来他始终以高度紧张的状态忙碌在建设一线。

  “西外环是四环之一,总长7.4公里,路面结构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市委、市政府从我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大干100天,开通西外环’的建设要求,接到命令,我们立即召开会议,根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照开工不能停的要求,夜以继日、快马加鞭赶工期。”

  “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将绿化带进行改造利用,建成两个车道,按照技术标准,绿化带要下挖1.2米,回填石渣,铺设两层水稳料、两层铣刨料、两层基层,最上面铺设10厘米的沥青路面。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施工中将拆除的路面进行再利用,填充到绿化带内作为石渣层使用。”谈起初期施工,刘新国对去除中间绿化带记忆深刻。

  项目沿线的厂矿企业比较多,无法实现全封闭施工,为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项目部增加了防护板、提示牌、警示牌、警示桩等安防设备,“这个工程仅安保措施方面的投入就达到了其他项目的5倍以上。”

  根据设计方案,挖出的土方再利用,但受地表管线等设施的影响,运输条件达不到。只能购买新材料,以抢工期。大型施工机械,正常情况下一台足够使用,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项目部全部再配备一台。2017年7月1日到11月初,道路右幅施工,恰逢“环保风暴”,为保证正常施工,刘新国马上组织了相应的防尘措施。8台洒水车全线喷洒,裸露土方的地方全部加绿色盖密目网。施工现场配备了雾炮车,全线保证施工期间的湿润。

  工期最紧张的时候来了。左幅施工期间,整个工程还剩22万吨摊铺材料,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摊铺完成。用刘新国的话说,“左幅摊铺,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干了右幅三个月的活。”11月15日之后,气温下降,保温是头等大事。项目部采取了安全可靠的防冻措施,使用防冻混凝土,确保机械不受冻,保障正常运转,沥青料进场后迅速摊铺,减少受冻时间。对摊铺好的沥青路面,先铺上两层土工布,上面覆盖塑料布,最上面盖上草帘,仅保温措施就增加投入200多万元。

  建设期间,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一心工作,他们舍己忘我的工作状态打动着每一个人。“原有路面地势较高不方便村民出行,也存在安全隐患,为彻底消除隐患,我们进行下挖施工,最大深度达到5米。”施工技术员纪磊介绍,“施工期间,我们一直保持着早上6点准时开工,中午不停歇,一直到晚上9点连续作业,拿下这块硬骨头,确保西外环早日通车。”现场施工负责人亓登迎信心满满。“孩子大的9岁,小的3岁,没时间陪他们。不过常年施工也习惯了,现在工期紧,等工程竣工了再弥补吧。”10月份,正是工期紧张的时候,施工人员纪磊简单的话语中透着33岁小伙子的率真与坦诚。

  西外环进入路面施工的关键阶段,保障水稳拌合料的供应是施工推进的核心和重点。位于口镇林马的拌合站,机器轰鸣,等待运输拌合料的车辆整齐待装、循环进出。“每天凌晨4点30分,开始生产环节,每天出料3000吨左右。”林马拌合站现场负责人魏庆江介绍。“为了保障前方施工需要,机械设备不停歇,我们轮流吃饭,晚上收工最早也得8点左右。我们这么坚持,就是为了西外环的早日开通。”魏庆江的话斩钉截铁。

  在耿公清桥钢筋加工现场,吕竟普师傅早上6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条条钢筋在他手中弯转腾挪,台冒钢筋、盖梁钢筋经他加工犹如一件件艺术品整齐摆放。“一天工作接近13个小时,累是累点,但为了赶工期,都不算什么,家里人也都支持我的工作。钢筋加工是桥梁施工的前提,现在是一天换一副塑胶手套。”吕师傅摩挲着布满老茧的手掌说。

  专职安全员亓东光,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巡查工地两趟,自进驻工地以来,天天如此,更不用说是国庆、中秋期间了。这是他连续奋战工地的第96天。“绝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绝不放过每一处安全隐患,我们就是要全力保障施工现场安全无事故。”朴素的话语中体现着责任和担当。

  中午12点30分,工地集中就餐的时间到了。一碗炖豆角、几个花卷、一杯白开水,车箱板、空地做餐桌,大家站着、蹲着迅速把饭吃完。“吃饭时间不到20分钟,拌合料很快就来,吃完饭接着干。”

  看到工程顺利完工,刘新国非常自豪,“这个工程让我又有了当年修建高速路那种感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关键时候能顶上的莱芜铁军精神。整个工程大概用了50万吨水稳材料、8万吨沥青,施工强度大,建设指挥部、项目部、施工人员全部摽在工地,我们通过努力,用辛苦塑造荣誉,共同努力,把西外环建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媒点击

  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以及“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创办坤诺基生物医药、阿尔普尔等一批高端项目,打造“雪野国际人才论坛”,发放“人才服务绿卡”……2017年,莱芜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生态环境上可谓是锐意创新,稳扎稳打。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第一生产力”。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于提升莱芜城市发展动力,加快城市创新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1月29日,专题系列报道“奋进足迹 回望2017——— 莱芜的‘高大上’”第六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莱芜日报新媒体各平台发布。看人才引进,谈城市发展。广大网友对莱芜高层次人才以及高端项目的引进都拍手称赞。截至发稿前,新媒体各平台的总关注人次已达10万。

  *网友评论:“刚刚好”:希望莱芜能够引进更多高端项目企业,促进莱芜经济转型发展,不断提高莱芜百姓生活水平。“小太阳”:向人才看齐,做自己工作岗位上的行业人才,成行家里手。“勿忘初衷”: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希望莱芜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让莱芜市民更加认识人才,重视知识。

  延伸阅读

  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打开突破口

  外环路项目的实施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支撑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突破口,是关系到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城区大外环路将对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拉大发展框架、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起到重要作用。以往我市的道路建设受铁路、河流等外部因素影响,路网的连续性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我市是资源型城市,货运发达,重型货车对城区道路的损坏严重。外环路的建设必将改进、完善这一状况,让城市交通更加安全、有秩序。顺畅便捷的外环路必会让我市发展走上快车道。

  城区大外环是适应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我市位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承接地带,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将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大外环的实施将构建、扩大我市城市发展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会更好地适应城市规模扩展的需要。

  大外环的建设也会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省会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我市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省会副中心城市”,承接省会城市产业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区大外环的实施,将形成我市城区大外环路系统,对优化、完善区域路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对改善、提升我市城市交通环境及行车条件起到显著的提升、改善作用。现在G341、S234均穿过莱城区,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安全隐患大,对城市布局产生分隔。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引导G341、S234过境交通出行,消除其穿城区的状况,对合理组织、疏导过境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交通拥挤,改善、提升我市城市交通环境和行车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城区大外环建成通车后,对长勺路交通量分流比例为20%左右,对凤凰路交通量分流比例在40%左右,对S234交通量分流比例为25%左右。

  市民寄语

  “以前莱城大道北段路况较好,可南段的路况就不敢让人恭维了,修了大外环,肯定就好多了。”听到要修大外环,家住嘶马河的焦玉广忍不住道出了心声。莱城大道南段往来的大货车多,重压之下,部分道路损坏严重,给过往的市民造成了很多困扰。“白天还好点,一到晚上就非常难走。”“西外环修好了,走上新路,以后我们回家就快多了,新路肯定也能带动我们那一片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以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记者感悟

  纵横大路图壮志,交通巨椽抒豪情。城区西外环路的如期贯通,是建设者的骄傲,更是莱芜这座城市的自豪。在“十三五”的征程上,建设方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勇气、拼搏奋斗的精神,夺取了城区西外环建设的阶段性胜利。时间紧、任务重,交发集团用实际行动打造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样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文明发展,畅达的交通、优质的路况是前提,大外环的建设,必将在城市扩容、优化我市交通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