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 > 莱芜名人 > 正文

核事业科技专家李祥盈

文章来源:俺莱芜有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23 09:32:23

李祥盈,寨里镇周王许村人,放射化学高级工程师,中国核学会会员。在大漠深处机密单位从事我国核事业30多年,曾任中国第一个大型军用反应堆厂长。平生参与了我国核弹制造和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工作,为国防建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忠诚、才智和健康。

李祥盈旧居李祥盈生于19401031日,6岁时,父亲参加新四军,后南下作战,他随母亲在家,于兵荒马乱连年灾荒中艰难度日。11岁时,母亲带着其他兄弟姊妹随军去了江苏,他一人在家由村里照顾、亲属抚养。1960年,他高中毕业,以第一志愿报考了新中国尖端科技的最高学府——中国科技大学,被高分录取于原子能化学系,1965年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1964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动了整个世界,大壮了军威国威。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指示发展氢弹。正逢其时,李祥盈毕业分配到国营404厂(酒泉核基地),从此加入了祖国的核事业队伍,踏上了在大漠深处的秘密历程。

为给我国筹建的第一个军用反应堆和提取钚的后处理厂提供设计数据,1966年,404厂组织了新老科技人员会同清华大学、核二院总共100多人的攻关队伍,李祥盈是这个队伍的负责人之一,并兼任焙烧工艺的实验组组长。他主持设计工艺流程,安装和调试设备,反复进行升温曲线实验。那时,“文革”的疾风暴雨已经来临,干扰种种,危机四伏,科研生产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在这关键时刻,二机部刘杰部长亲自来传达周总理的指示:710的生产实验不能停,这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李祥盈又被推选为新成立的生产实验指挥部副指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拿出了合格产品,并提前和超额完成了任务。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用上了这种核燃料。

1966年底,李祥盈从清华大学回到核基地在建的后处理厂(717418工程),为工艺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主要做安装验收、设备调试和生产准备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影响,安装质量问题很多,工程整改项目达数百项。1967年他参加了国防科工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誓师大会,聂帅主持并作报告,毛主席和中央领导集体接见。回厂后他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经过设计院、安装公司和生产厂三方共同努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717工程胜利投产。

核反应堆是最重要的核燃料钚和氚的研究生产装置之一。由苏联专家早期帮助设计的801反应堆,先天不足,曾多次发生故障。他被调到该工程组后投入的第一个战役就是主体设备检修大会战,作为厂长和书记,他经常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参加生产操作和革新实验,狠抓了队伍建设、生产管理、设备改造,实现了801堆生产能力突破设计20%,加快了国家核燃料的战略储备。该成果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厂被评为核工业部先进单位,他被评为优秀党员,记二等功。他主编的20多万字的《酒泉核基地2000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报告》被评为部级科技进步奖,受到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1985年,李祥盈调任基地副总经济师,在核技术的和平利用方面,参与了兰州市和石家庄市两座钴60辐照中心的论证和筹建工作,主管了物资供应、军运及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制品的销售和出口工作。中央决定在深圳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后,他被派往深圳任分公司总经理从事民用项目的开发和进出口业务,并作为基地驻深机构,配合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核设施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作为身在一线的核科技专家,他深知其利害。核燃料后处理中间实验厂投产以后,焙烧炉发生了故障,他和同志们一起冒着人身被严重污染的危险,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虎口拔牙,拉出焙烧炉,完成了检修工作任务。在历次事故处理中,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为此曾受到严重的放射性超剂量照射。组织上送他到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细胞畸变”、“染色体严重损伤”。晚年的李祥盈双手肌肉萎缩,骨骼变形。

急事业所急,向周总理坦陈己见。在核燃料后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文化大革命”的种种干扰,一度处于停顿状态。1967年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七三会议”,专门解决二机部几个核基地的问题,李祥盈被委派作为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上下弥漫着“极左”思潮的形势下,周总理接见了与会代表。在接见中,面对生产停顿,心忧如焚的李祥盈,如实向总理汇报了存在的问题,坦陈应该解散群众组织,抓紧解放干部,坚决抓好科研生产的意见。总理当场表扬说:“你讲的意见很好。”回厂后他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上下一心,生产实验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全神贯注事业,对个人荣辱泰然处之。他曾多次调动工作,总是知难而上。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父亲的冤案株连,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后才调回核基地801工程,重归“秘密历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他不计名利,任劳任怨,随时听候组织调遣,对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无怨无悔。他认为自己是核事业巨大系统的一个螺丝钉,个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他常怀念那些曾一起战斗并光荣牺牲的无数无名英雄。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