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济南 > 时政新闻 > 正文

时政热点:空壳公司为何屡禁不止

文章来源:时事政治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21 17:45:16
一男子打着“检查燃气管道”的幌子,在科园大道某小区推销商品,收取业主韦女士的250元后“失联”。记者昨日根据该男子留下的用户联凭据到金浦路调查发现,广西钟尚燃燃气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钟尚公司)根本不在该处办公。目前,韦女士已就此向青秀工商举报。(7月19日《南宁晚报》)

250元的金额对于一户人家来说,并非大数目,所幸也只有近10人受害。在这250元的背后,笔者看到的是,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能以“检查燃气管道”之名,加上工作牌、工作服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各种迷惑人的表象,行不义之事,实在是令人防不胜防。民事无小事,男子屡屡得手,各方都该反思。

首先要谈的是,物业公司在此间接地充当了男子的“帮凶”。物业公司与小区业主之间签订有服务合同,必须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一家在今年6月20日刚注册成立的公司,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小区相关人员的检查,从而随心所欲地敲开这个小区任意一户人家的大门进行所谓的“推销”。这对于物业公司来说简直是赤裸裸的“打脸”,物业的安保形同虚设。物业的保安、工作人员若对外来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筛选,那小区业主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其次,工商部门对这件事也该反思。一家名不副实、查无此地的公司,而且还是燃气设备——这类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既陌生又重要的公司,却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的登记备案而注册成立,这岂不是对工商部门的一个讽刺?笔者想知道的是,对其公司的注册资金、地点、法人代表等,工商部门是否有过依法核查?在笔者看来,这一公司的顺利挂牌成立,不是相关人员的失职,便是工商部门的漏洞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再进一步讲,除了这一家公司,还有多少类似的公司还在活跃呢?这一事件暴露的,还有工商部门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

此外,在此事件中,公安机关也不该莫不关心。发出声音的只有一人,但寻找该公司的就有近10人,加上那些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的受害者,估计还会更多。每户250元,积少成多,也并非小数目。也许那些不法分子,就是以着这样“薄利多销”的心态,“打一枪换一地”地行事,长期地逍遥法外。所以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该积极响应,将这些人依法处置。

在回到事件本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违法、欺骗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市民在遇到金钱往来的问题时,还需要慎重考虑。当然,相关部门、公司也应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