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互联网+”呼啸而来,个人信息成为能带来巨大商机的“大数据”,也为骗子带了巨大“商机”。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信息泄露带来的诸多问题,不少人已饱受其苦。统一规范个人信息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遵守从业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侵害、触犯公民隐私权的事情屡屡发生。此次的信息泄露,是涉及特殊群体艾滋病患者。诈骗者事先已掌握他们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户籍信息、确诊时间、随访的医院或疾控机构等。目前,尚不知道艾滋病感染者信息的泄露,是有人利用技术漏洞非法侵入了政府信息系统,还是有内部人盗取贩卖个人信息。
艾滋病感染者被诈骗的恶劣事件,政府部门要做的不仅是提醒、警示,还要严厉打击诈骗团伙,追查泄露源头,堵住安全漏洞。若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轻则被诈骗丢失钱物,重则被敲诈危及生命安全,危害巨大。在不少人对艾滋病感染者具有歧视与排斥心态,掌握了艾滋病感染者信息的不法分子,很可能会以此作为敲诈勒索艾滋病感染者。必须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有关信息进行敲诈,或将信息转卖,甚至将信息全部公开。不让信息泄露造成艾滋病患者的二次伤害,艾滋病感染者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健康人群不能抛弃他们,更不能迫使其憎恶社会。
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毋庸讳言,如果不做好个人信息安全这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互联网+”恐怕也难以行稳致远。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泄露的问责机制,倒逼有关责任主体切实加强保护和防范工作。要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科研攻关经费,支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培养和储备网络安全人才,加强技术防范等等。“互联网+”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力的法治之盾来保障信息安全。
我们期待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希望公安机关对倒卖信息犯罪始终保持高压严打,同时呼吁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起责任、加强监管,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