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捐赠制度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制度,它一定要有基本的制度相配套,对于大学来说就是要有现代大学制度。简单来讲应该是自主办学、学术自治、学生自治。
腾讯文化 徐娉婷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邱季端将其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赠给了母校,这引发了考古文博学界的质疑。有业界人士称,这6000件藏品中有不少“赝品”。邱季端则回应:我都还没捐,图片还未公布,何以断定是赝品?
近年来,高校校友捐赠频频出现争议,2010年,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人张磊捐8888888美元给耶鲁大学而不是自己曾经生活、学习过的人民大学,让人唏嘘。
2016年1月以来,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网站对外陆续公布了捐赠项目,总共有200多个。但其中一个捐赠项目——建南大会堂座椅面向校友认捐。每个座椅认捐价值高达2万至5万元,引发“天价座椅”的热议。
不仅是非多,校友捐赠累积数额比英美大学差太远。我国大学在开拓校友资源,扩大校友捐赠方面落后了很远。
邱季端部分藏品
8月4日晚,腾讯文化邀请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与网友进行了交流,探讨“国内大学校友捐赠为何逊色”这一问题。以下根据熊丙奇的口述整理。
北师大校友捐赠风波反映了捐赠体系的漏洞
北京师范大学这次接受校友捐赠之所以引发风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获得捐赠之后,有一些人指出学校获得的赠品是赝品,不是真正的文物,学校可能有被捐赠者欺骗的嫌疑。而这个现象实际上也反映出目前大学在接受社会捐赠缺乏规范和专业的程序,如果缺乏专业力量的介入,整个操作程序不规范,大学的捐赠就可能被很多的行政因素和利益因素干扰。
高校接受文物捐赠首先应该通过专业的机构和权威专家对文物进行鉴定。如果没有经过专业鉴别,轻信捐献者的说法或者由捐赠者自己聘请有关的专家来进行鉴定,结果肯定会闹出一些笑话。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笑话已经在高校不只发生一次。
厦大号召校友认捐的座椅,每个估值2万-5万元,这样的座椅一共有四千多个。
高校社会捐赠的使用需要公开和透明
高校社会捐赠经费使用同样存在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国家的拨款还有国家的重大科研经费存在被挪用浪费的问题,而校友或者社会人士的捐赠在大学里面确实也存在着账本不太清楚的问题,因此这方面会使得捐赠遭遇社会的质疑,也会影响捐赠者的积极性。
其实,从高校接受捐赠来看,它当然应该对接受的捐赠要进行估价,而不应该不明不白,一方面高校在接受捐赠的时候,要向社会公开,我接受了什么样的捐赠,这笔捐赠的价值多少,根据这样的捐赠,它也会给捐赠者相应的回报。比如说在学校里面冠名,或者是建设一个博物馆对他的赠品进行展示,这些都需要全过程公开、透明。
要避免校友捐赠出现资金被挪用、被侵占的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两点:第一点就是学校一定要公开整个的捐赠过程,包括接受多少经费,经费用到什么地方。同时要公布每一笔经费的使用去向,接受社会的监督。第二点在校友和社会人士捐赠之后,也要对学校捐赠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因为捐赠者本人有这样的监督权利,他应该要求学校一定要公开捐赠的使用,这是一个重要的捐赠机制。
校友捐赠越低,反映社会对大学的认可度越低
现在我国的校友捐赠整体比例还是不高的,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这个比例相当低。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捐赠率高达68%,是一个非常高的捐赠比例。现在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校友还有社会人士向大学进行捐赠,不应该说发生一个问题,或者说因为捐赠体系不完善,大家都不去给大学捐赠,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关键是现在我们做大学捐赠的时候要把事情做好,不要把事情做糟糕。
目前我国公办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而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总体看来,我国大学社会捐献基金比例很低,大概占整个办学经费1%。这是需要我国高校引起重视的。因为捐献越低,就反映出社会对大学的认可度低,还有我国大学的办学资源,渠道还是非常有限的。我国大学貌似现在很有钱,有的大学每一年的预算已经超过100亿,但是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这样的办学经费还是不足的。对大学办学来说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拨款,不能因为政府的拨款比较多就不重视社会捐赠。如果一个大学的办学经费越多来自政府拨款,学校的财政独立性就越弱,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大学重视校友捐赠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方面就是大学它的办学资源不能够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它一定要拓宽自己的办学资源。第二,学校它重视校友捐赠还反映出这个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校友工作的状况,在国外评价一个大学有一项指标就是校友捐赠率指标,毕业的校友中有多少人向母校进行捐赠,这个指标一方面反映出学校的办学质量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是否关注了毕业学生的成长。因为只有更多的校友成才、成功,他才可能向母校进行捐赠。
大学做好校友捐赠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工作就是人才培养的工作,就是要让所有学生在大学里面学有所成。如果在大学四年求学期间,学生没有得到大学的货真价实的教育,感觉到大学在赚学生的钱,他们离开的时候不会对母校有深刻的认同。第二方面要做好校友的工作,大学千万不要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等到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就人间蒸发,就和大学毕业生失去联系。现在我们在拓宽校友捐赠的时候,往往就是等待着大学的校友成功,等到他功成名就之后才找上门去,叫他给学校捐款,这就影响到了校友捐献局面的开展。如果大学真正重视校友资源,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校办学循环。你有更多的校友捐赠就会利用校友的资源来进行办学,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报考这个学校。现在我国的大学已经有了校友会,也开始在重视校友的工作,但是还远远不够。
会不会受制于捐赠者,考验大学制度
大学接受校友捐赠之后,究竟回报给捐赠者什么,这考验一个大学是否有现代大学制度,如果大学有现代大学制度,它会对是否接受捐赠,捐赠之后回报给捐赠者什么,以及捐赠者在捐赠之后在学校办学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会广泛地听取师生的意见。有这样一个过程,回报给捐赠者特权的行为就很难通过。另外如果大学有现代大学制度,学校里面实现大学理事会治理,就不可能有利益力量来干涉学校的办学。
目前的问题是我国大学实行行政治校,在接受捐赠的时候往往是行政领导决策,在决定回报给捐赠者什么样的回报的时候,又是行政领导决策。因此,整个接受捐赠和回报给捐赠者什么的过程,并不公开、并不透明,因此很多人就担心,是不是有一些捐赠者捐赠之后就会获得一些特权,比如招生的特选。这实际上就是行政治校的结果。
捐赠制度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制度,它一定要有基本的制度相配套,对于大学来说就是要有现代大学制度。简单来讲应该是自主办学、学术自治、学生自治,这样的制度才能保证每一笔捐赠都是规范的,才能够有利于捐赠制度推广开来。如果说我们只是引进了校友捐赠和社会捐赠,但是还是行政治校,必然会出现争议和质疑。
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