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丁学良:同样是大国,为何国际上担心中国而非印度?

文章来源:腾讯文化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8-30 15:15:19

[摘要]为什么国际上对中国的崛起有那么多担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技术高速发展和国力高速增长是所谓的“中国崛起”?其实中国是“再崛起”了。对中国担心,重要的是人家怕我们复仇。

【编者按】为什么这些年来国际上对有关中国话题的争议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在“中国梦”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被提出后,国际上对此有何理解?对“中国梦”的解读将在哪些层面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8月19日晚,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做客腾讯思享会战略讲坛(第1期),以“中国梦·文化财·软实力”为主题,从“中国经济历史性的再崛起”谈起,介绍国际上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担忧。

丁学良:同样是大国,为何国际上担心中国而非印度?

丁学良在腾讯思享会战略讲坛发言

以下是讲座实录,有删节:

为什么这些年来国际上对有关中国话题的争议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当然其中有一部分人来自政治团体,对中国一直不友好,但大部分属于其他原因。

一、国际上担心的是中国“再崛起”后的复仇

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综合国力”的上升。

“综合国力”里经济的、技术的因素,很快就会演变成军事的。大家知道现在南海、东海动不动就军事演习。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但为什么有些同样规模很大、发展很快的国家,在国际上引起的争议不像中国那么强烈呢?

比如印度。印度人口比我们少了一点点,但若干年后肯定会超过我们(印度没有计划生育)。印度这些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很多技术(譬如软件和制药)后来居上。李光耀在去世前不久接受的一次访问中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国际上对中国的崛起有那么多担心,对印度的崛起担心的程度却没那么大?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我本希望《参考消息》登了这个访问后能够在中国国内引起长时间的讨论,后来却没有了,很遗憾。

丁学良:同样是大国,为何国际上担心中国而非印度?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技术高速发展和国力高速增长是所谓的“中国崛起”?其实中国是“再崛起”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国家“崛起”“再崛起”的含义非常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是很小的国家,发展再怎么快也不在乎。比如新加坡经济发展很快,so what?

英语中讲“大国”或者“强国”时,不是用“big country”,而是“great power”。为什么不用“big country”?因为人类历史上很多国家规模很大但没有实力。而中国的问题在于:中国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时间要么是世界上的头号(大国),要么是综合国力居前三位的强国。

2000年前,中国GDP总产值占当时全球的1/4;1000年前(宋朝),中国的GDP仍然接近当时世界的1/4;到了1820年时,中国人口因为玉米和马铃薯的引入,增长非常快,中国GDP上升到全球将近1/3的水平,即32%左右。遗憾的是后来发生了两件事导致地球上巨大的不平衡。哪两件事?一件是欧洲突然有了工业革命,到现在为止人们仍然在争论:为什么当年欧洲的条件那么差,有了工业革命;而中国的条件那么好,却没有工业革命?欧洲有了工业革命以后,才把中国给比下来。到了1950年,中国的GDP只占全球的5%。从最高峰的30%降到5%,这是非常巨大的一次相对衰落。这个“衰落”不是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事,而是因为中国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做经济、做政府、做法律、做教育、做科学、做技术、做商业、做贸易……而欧洲找到了一系列新办法来做这些事。我们没有犯错误,只不过按照以前老的方法在走,欧洲就上来了。

丁学良:同样是大国,为何国际上担心中国而非印度?

1000年前(宋朝),中国的GDP仍然接近当时世界的1/4。

这不仅仅体现在GDP的总量上,从人均上也能看到中国后来的运气为什么那么差。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均收入就达到了450美元/年(1990年的世界价格),但是到了1950年时,中国人均年收入水平跟两千年以前相比还下降了一点点,到了439美元/年。

现代中国的运气是从19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开始的,中国终于明白了:既然老办法不管用,就得改变自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做到了欧洲工业革命时的那种猛然醒悟。我们知道有两种不同的算法,一种算法是严格地按照货币比值,另外一种是按照货币的购买力(购买力平价),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算的话,去年中国GDP占到全球的14-15%,这跟1820年相比差远了,但三十多年中从占全球5%到占全球的15%,这才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这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而且跟人的心态有关系,这是后面我要讲的几个关键概念的缘起,为什么?你在历史上有1000-1200年是头号强国,没有人敢欺负你,之后老被欺负了,现在国力上升了,会不会报复?这才是国外担心的事情,也是为什么国际上理解中国所有的问题好像多了一种有色眼镜的原因。就如李光耀讲的,人家对印度的快速发展没有那么担心,但对中国担心,重要的是人家怕我们复仇。

二、“中国梦”讲好 世界对中国的担心会大大缩小

我们知道“美国梦”是什么梦——普通人的梦,要多赚钱,过开心生活,住大房子,要自由、独立,这跟个人生活方式有关系。那“中国梦”呢?“中国梦”一讲都是整体怎么样、集体怎么样、国家怎么样、实力怎么样,于是很担心。“中国梦”变成了我们小时候的通用粮票,全国都能用。“中国梦”与世界好多国家的民族美好梦想有非常相通的共同要素,这太好了。

那为什么从2013年6月8日以后,国内主要媒体不把这个故事讲下去?我不知道,我感到很纳闷,如果国内各种媒体都能够把这个故事讲下来,那么世界上对中国的担心会大大地缩小或减弱。

丁学良:同样是大国,为何国际上担心中国而非印度?

蒋介石与胡适

我的老乡胡适先生当过北大校长,他的家乡跟我家隔了18公里。“中央研究院”请胡适当院长时,蒋介石也来了,蒋介石致辞以后,胡适作为现任“中研院”院长讲话:“刚才蒋先生讲的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所谓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蒋先生,这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所有一切的高等文化,一切宗教,一切伦理学说都是人类共有的。你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突出中华文明的伟大地方,要突出跟其他人类文明共享的伟大要素。”50年代初讲的,讲的多好!蒋介石回去以后写了一篇日记,太生动了:“今天实为我平生所遭遇的第二次最大的横逆之来。第一次是民国十五年冬、十六年初,在武汉受到的一次侮辱,被外国人侮辱的。而今天在中研院听胡适就职典礼中之答辩的侮辱,可以说是求全之毁,我不知其人之狂妄荒谬至此,真是一狂人。今后又增添我一次交友不易之经验。而我轻交过誉,待人过厚,反为人所轻侮,应切戒之。惟仍忍恐其心理病态已深,不久于人世为虑也。因胡事终日抑郁,服药后方可安眠。”还好,蒋介石没有任何报复,没有任何打击。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真正对中华文明抱着一种血肉感情的人,一方面要突出你文明中的优秀成分,同时也得看到你的文明中最好的东西是人类共有的。胡适对文明根基的了解不能说不深,不可谓不厚实。

还有一个讲话,即今年5月2日,德国第一批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会。因为孔子学院在国际上引起很多误解和争议,中国方面对这一次德国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很重视。庆典活动来了很多文化教育界、艺术界的贵宾,中方一位姓徐的女士代表中方讲了一番话,这个话讲得太好了,“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孔子是属于世界的,其思想需要我们共同反思。”孔子讲的“有教无类”“待人以仁”,这是人类共有的,不是只有中华文明才有。为什么突出中国文明中好的要素是全人类共有这么重要?因为国际上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花了钱在外面做的,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好像居心叵测。但如果我们突出的是孔子学院当中的要素是人类共有的,我想在国际上的效果会非常不一样。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全球三百多所孔子学院,这是唯一一次中方的负责人到外国讲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孔子是全球、全人类的,我希望看到更多。

(以上为丁学良在腾讯思享会战略讲坛上的发言节选。小标题及图片皆系编辑所加,除现场图片,其它图片皆来自网络。编辑:李大白、张宁。本文系腾讯思享会独家稿件,未经许可,其它媒体不得转载。)

嘉宾简介

丁学良:同样是大国,为何国际上担心中国而非印度?

丁学良,出身于皖南农村,求学于上海高校,见习于北京中心,游学于美国东北,就业于亚太美欧。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哈佛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教学或研究。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深圳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指导、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顾问。他的英文和中文著作分别由 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台湾联经出版公司、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他的新近著作包括《中国模式:赞成与反对》《我读天下无字书》《革命与反革命追忆》《中国的软实力和周边国家》《我读天下无字书》(2016年8月北京大学最新出版)。

腾讯思享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其它媒体不得转载。

欢迎朋友们转发本文至个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

关注我们,可在微信里搜索ThinkerBig添加公众号,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订阅。

大量“隐形”人口待在本不属于他们的城镇|思想现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新闻热点

2016-07-19 13:02:28
2016-07-23 09:38:13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