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85年前三国学者的合作

文章来源:腾讯文化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01 14:41:10

[摘要]金九经曾在日本大谷大学就读,曾是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的弟子,一直倾心于佛学及佛教史研究。他之所以能登门访求胡适的《楞伽师资记》影印本,很大程度上与其师和胡适在学术的交流共鸣有关。

《楞伽师资记》是中国内地久已失传的佛教史书,其内容仅存留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写本中,后被斯坦因与伯希和分别劫掠至大英博物馆与巴黎国立图书馆。1926年秋,胡适赴欧洲出席“中英庚款委员会”会议之际,在巴黎和伦敦阅读敦煌卷子时,首次发现《楞伽师资记》的唐代写本,颇感其内容罕见,史料珍稀。于是自费将其全部影印下来,带归国内,以备研究。

85年前三国学者的合作

图片来源网络。

事实上,胡适发现的《楞伽师资记》唐代写本,总共有三种(S.2045、S.4272、P.3436),都不是全本,或多或少都有残缺。此三本中,大英博物馆的S.2045与S.4272首尾俱残,巴黎国立图书馆的P.3436首残尾全;三本相加,除首部序文略残外,基本可以复原全书面貌。但胡适归国后,忙于文教事业与社交活动,并无精力与时间将上述三种写本加以校勘整理。匆匆五年过去,胡适的这一重大学术发现,还只停留在他的日记与论文中,始终未能有一部《楞伽师资记》校印本面世。直到1931年,一位朝鲜学者登门访求胡适的影印本,该书的校印出版计划方才开始推进。

这位朝鲜学者名叫金九经(1900—1950),原在朝鲜汉城帝国大学任教,于1924年来到中国北京,曾入住“未名社”。1925年至1928年间,他又在北京大学任讲师,讲授日文和朝文,这期间还曾与鲁迅有过交往。但殊不知,金九经还曾在日本京都的大谷大学就读,曾是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1870—1966)的弟子,一直倾心于佛学及佛教史研究。他之所以能登门访求胡适的《楞伽师资记》影印本,很大程度上与其师铃木大拙与胡适在学术的交流共鸣有关。

原来,1930年铃木大拙用英文写成《楞伽经研究》一书,在英国伦敦出版。不久,他即将此书从日本京都寄赠北平的弟子金九经。金又将此书赠予胡适,“请其批评,私意欲期中日学者之互相沟通也。”胡适读罢此书之后,于1931年1月2日复信致金,称“铃木先生的楞伽研究,已读了一部分。他的工作是很可佩服的。有一部分的见解,他和我很相同”,但同时又称“有些地方,我不能完全同意”。因为胡适认为,铃木大拙没有看到过《楞伽师资记》的唐代写本,得出的学术观点还不够全面。同时,胡适也表达了他作为后辈学者的谦虚,称“我本想做《楞伽宗考》,至今未成;俟定居后,当续成此书,请铃木先生指正。”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铃木大拙向胡适推荐金九经校印《楞伽师资记》,以便中日两国学者在学术研讨领域有一部可供参考的“定本”。

1931年11月15日夜,胡适为《楞伽师资记》校印本撰写的序言终于完稿,开篇即提到金九经借去影印本校印,又让他再校勘与写序的整个过程。原文如此:“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九月八日,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读了楞伽师资记,当时我就承认这是一篇重要的史料。不久我回到伦敦,又在大英博物馆读了一种别本。这两种本子,我都托人影印带回来了。五年以来,我时时想整理这书付印,始终不曾如愿。今年朝鲜金九经先生借了我的巴黎、伦敦两种写本,校写为定本,用活字印行。印成之后,金先生请我校勘了一遍,他又要我写一篇序。我感谢金先生能做我所久想做的工作,就不敢辞谢他作序的请求了。”看来,金九经在“事变方殷”的情形之下,“特事特办”,采取了先将正文校印出来,分头送至铃木大拙与胡适两处,让他们再校勘一遍之后,方才最终排定正文,再等胡适序言一到,即可付印了。

虽然胡适的撰序终于完稿,但“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因局势所迫,在北平校印《楞伽师资记》之事仍不得不中止。直到1933年,金九经主持的以校印古本佛教史料为主的“姜园丛书”陆续面市,该丛书中的《校刊唐写本楞伽师资记》终于在沈阳得以印成。在此之后,《校刊唐写本楞伽师资记》成为东亚学界在研讨佛教史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定本”,这一版本通称为“姜园丛书本”。(文/肖伊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首页推荐
热门图片

新闻热点

2016-07-19 13:02:28
2016-07-23 09:38:13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