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萝蕤(1912-1998)是著名翻译家,先后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的英文教授。1937年的夏天,25岁的赵萝蕤就成功翻译出版了现代派诗人爱略特的代表诗作《荒原》,成为把《荒原》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再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年8月,赵萝蕤与丈夫陈梦家偕母、弟南下避难家乡——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她的《浙江故里行》一文详细记述了这次避难经历。她这次退归故里的感觉,像一个失败的英雄,内心充满了悲慨的情绪。当时的新市,还没有战争的硝烟,生活相对平静。这里是水乡,物价低廉,物产丰盛,他们吃新鲜的鱼虾、菱角、芋艿,尝豆腐衣、烘青豆、扁笋汤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乡下避乱实在无事,她除了督促弟弟读书,自然逛遍了这个有“小上海”之称的江南古镇,甚至坐船到周边的菱湖、善琏、塘栖、德清市镇,以至这些地名“像那个久已离别的曾亲近过的罗袜绣襦一样”让人亲近,芳泽尚余。每天傍晚,他们在市梢石板桥头纳凉,看黄橙的月亮从桑树头上出来,看远远一条矮矮的山缘渐渐地暗去,但月色留下了一片灵智的光明。新市小镇的生活琐细,成了赵萝蕤情感的寄托。在新市,她和家人一住三个月。但到10月底,隐隐的炮声爆炸声渐渐地逼近新市,他们只得关上窗门,离开故乡。
那年11月,陈梦家到长沙临时联合大学文学院任教,赵萝蕤也随丈夫上了南岳衡山。因为居所边有几棵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