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影视快讯 > 正文

《香港大营救》定档5.4 展现扣人心弦生死营救

文章来源:1905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20 00:00:00
共8张


1905电影网讯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香港大营救》即将于5月4日全国公映,二战期间那段已经被遗忘的历史,将在片中被重新勾起。


二战的烽火岁月中,神州大地有太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被历史尘封,“香港大营救”便是其中之一。


这段在历史课本中没有被过多着墨的硝烟岁月,随时间的推移,在人们的视线中已渐模糊。为纪念这场大营救,电影《香港大营救》应运而生。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战火燃至香港九龙,十二月二十五日,香港沦陷。


为实现对香港的文化统治,日军将矛头对准在港的爱国志士和文化、艺术界人士,并展开大规模的搜捕和刺杀行动,搜捕名单中,诗人柳亚子、文艺评论家夏衍、国学大师梁漱溟等文化名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场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由中共南方局廖承志具体指挥的营救,历时近200天,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市,行程更是达万里以上。


在这期间,东江纵队营救小组在日军、国民党军统等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周旋,营救过程更是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曾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茅盾先生将其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但放眼大小银幕,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作品并不多,前有李惠民和张广锋联合执导的电视剧《省港大营救》,后有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明月几时有》,前者的故事主要以中共秘密特工的视角展开,侧重于地下党之间的斗争,对营救本身涉及较少,且故事的戏说的成分更多。


《明月几时有》主要描写了“东江纵队”在大营救期间的英雄事迹,兼有对香港本土历史的碎片化回顾,文艺气息厚重。


《香港大营救》与前两者不同,动作、爆破等商业元素的加入,让影片本身的气质更加硬朗,对历史事件亦有全景式的呈现,这种呈现不是指对事件全貌做流水账式的复述,而是为故事安置一个合理的视角,用合理的线索将众多历史人物和角色拧成一股绳,使得角色与紧凑的情节之间产生更加密切的关联。


本片以东江游击队队长叶伟强(成泰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