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电子城的营销和生态模式。台式机市场急剧萎缩的过程已基本结束,目前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占据市场份额70%。攒机生意的衰落是致使中关村电子市场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电商的快速发展重击电脑城等实体店,电脑城遭受电子连锁巨头与电商的双重夹击。虽然电脑城曾一度希望向IT卖场 商场化 的模式进行转型,但效果并不明显。”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品牌厂家早与专业的连锁渠道建立直供合作,今年双11苏宁、国美的PC生意高速成长,两大连锁巨头的消费电子产品增速全部在100%以上。这些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变革都加速小商户的消失。”
“电商带来的消费模式转变震荡整个零售市场,加速电子卖场行业的没落。中关村不再定位为传统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开始从零散的柜台转型为电子产品大型旗舰店转型。然而难度很大。”一位IT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而中关村电子城的IT卖场模式也开始遭到诟病。所谓IT卖场,是商户向卖场主办方租赁场地进行经营,商户和卖场主办方共同承担经营、管理和服务责任。这种业务模式,在中国一般被称为市场经营方式或者市场模式,诸如科技广场、数码广场、电子商城等。IT卖场是电脑数码类产品投入市场的主渠道,其对全球商业业态模式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IT卖场的变革因其庞大的体量、复杂的利益纠葛、繁冗的历史原因,而变得极其困难。
为了实现中国“硅谷”的愿景,中关村IT卖场的经营者也在经历着“腾笼换鸟”的阵痛。近年来,中关村IT卖场一直在转型的探索中。九年前,中关村卖场就曾围绕IT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业。2006年,中关村海龙电子卖场对面的中科贸,将2万平方米的摊位改做“中关村科贸服装商品城”。2007年,e中芯数码城彻底退出电子卖场竞争,改为写字楼,同时引入上品折扣销售服装。但这一改变并未阻止中关村的衰败。
此后,将IT卖场现代化的模式再次被探讨。海龙集团董事长鲁瑞清曾经表示,中关村IT卖场需要打造现代卖场,变电脑城为现代卖场才能有立足之地。科贸负责人也表示:”电脑城转型后,将启动O2O模式,探索线上与线下实体店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
与此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鼎好、海龙也开始了内部结构调整和转型,抛弃原有传统零散的商户形式,而选择规模化管理。鼎好曾被视为中关村商圈内转型较为理想卖场之一,清华科技园、创新工场、国美网上商城及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都已进入。鼎好相关负责人表示,鼎好改革的方向是将小商户、小企业商铺逐步转移,配合中关村整体布局引入大型孵化器。然而旧卖场的不良风气令许多企业不愿进驻,转型效果并非如愿。
2011年,太平洋电脑城关门歇业,拉开了中关村电子卖场再次转型的序幕,之后周围的海龙、鼎好也相继成为写字楼。2015年1月,中关村e世界电子市场底层商铺全线撤离,e世界宣布将以整体或整层的方式出租,统一经营,并不再从事电子卖场的业务。曾为中国电子卖场最大代表的中关村地区开始正式向智能化、规模化全面转型。
“目前看来,IT卖场 商场化 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原本物业存在形式复杂,商家利益可能存在纠纷,卖场要实现彻底转型难度依旧较大,随着行业内部外部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关村电子城要走向以IT服务为导向的卖场之路也遇到诸多挑战。”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他们在寻找新的方向。
攒机客户大规模减少
卖场经营者“腾笼换鸟”
原因
中关村电子市场的繁荣,一度受到攒机产业火爆的带动。如今,攒机规模的迅速缩减,供给过剩、竞争加剧,中关村电子市场失去往事的繁华景象,然而电商的冲击,加速了电脑城的萎缩。
“装电脑吗,比品牌的要便宜七八百元。”刚走进鼎好,一个年轻的小伙之拦住了记者,并递出一张名片和一张报价单。记者看到,名片上印着中关村组装机超市、技嘉板卡一级代理、华硕板卡显示器一级代理、承接网络监控工程等多个头衔。
从一层到四层,他带着消费者身份的记者辗转走了多个地方,介绍了多家组装电脑的店面,期间不时地有店面老板出来与记者攀谈。有意思的是,无论这个店老板说的如何天花乱坠,下一个老板总会否决并且告诉记者其中的猫腻,让记者不要受骗上当。看记者要求较高,话语中充满质疑,最终他把记者带到一家技嘉主板的批发店,告诉记者这里所有的配件在组装时都能亲自看到。整个过程将近一个小时,却没有消费者前来询问或购买。
组装电脑在中关村电子市场内部行话被称为“攒机”,早期攒机产业的火爆带动了电子市场的繁荣。20世纪90年代,动则一两万元的笔记本,让普通家庭难望项背。而价格低廉的组装电脑,成为很多个人消费者尤其是学生的首选。据业内人士估算,组装电脑
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3C连锁卖场转型
转型
生存在中关村这片商区之内的,除了IT卖场之外,还有家电连锁巨头和宏图三胞等3C消费电子连锁卖场。如今,他们或撤退、或转型。在中关村IT卖场大规模转型的同时,中关村的家电连锁卖场在抢占电脑城份额的同时,自身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另寻自救之法。
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中国的家电连锁卖场(3C卖场)诞生时间和IT卖场差不多,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初,两类卖场保持着“井水不犯 河水”的关系,家电、电脑各自分管一摊。而后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巨头上市,进行新一轮攻城略地的网点扩张、企业兼并,从而扩大经营实力、增强话语权。家电连锁巨头大有要成为IT卖场的终结者之势,且家电企业为寻找利润空间也大规模渗透到IT产品经营,以电脑城为代表的IT卖场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作为国内3C行业的领军人物国美和苏宁从2006年就开始全力进军PC产品市场,虽然目前增势尚稳定,但尚不足以替代IT卖场,不过还是对消费者群体里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虽然国美、苏宁曾复制了中关村IT卖场、数码广场的品牌集群效应模式,家电产品和数码产品在渠道、产品更迭等方面的差异还是让家电连锁巨头吃尽了苦头。以北京为根据地的大中,成为中关村撤店最早的家电大卖场。而国美、苏宁也开始大力发展线上。
如今电商借他们一臂之力,3C产品在期线上线下渠道布局中销量快速增长。
与e世界毗邻、原本位于北京海淀区邮政大楼宏图三胞中关村旗舰店也面临生存之困,开始探索互联网+商业领域转型。
宏图三胞进驻北京之初,对手并非放在国美、苏宁身上,而是中关村电脑城,其将DIY生产线搬到门店,将攒机品牌化,建立自己品牌的一整条电脑生产线。在中关村的这家实体店,宏图三胞一度曾想将其打造一间真正意义上的无干扰、无偏向导购的IT产品商店,并计划在北京实现扩张,抛出大跃进计划,与国美、苏宁、大中贴身肉搏,欲成为中国最大的IT分销渠道。
宏图三胞以连锁经营中的直营连锁为主要模式,2000年在南京成立,在短短数年内,宏图三胞大肆跑马圈地迅速成为国内知名的IT直销店。其将连锁经营统一,诞生了一种更适合中国IT消费市场的“大规模、标准化、连锁直销模式”。这种体系曾让国美风光一时的“电脑城模式”全数覆灭。目前,受电商影响,以IT零售为主的宏图三胞无疑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从攒机品牌化、与IT制造企业建立直供体系到以超市模式卖电脑,再到专业的IT连锁卖场变身为专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宏图三胞也经历几次转型。
宏图三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宏图三胞在尝试做O2O,颠覆电脑城,将实体店面打造为全新的智慧生活零售平台。”
与此同时,记者看到,在国美、苏宁的实体门店,其也正加强商品结构调整,减少台式机等产品比例,反之增加平板电脑、笔记本的展示空间,门店越来越演化为体验、展示的终端。
“实体店的萎缩,房租店面年年上涨致使IT连锁企业不断从中关村退出或转型。IT商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不涉及安装,非常适合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连锁巨头将越来越多地将3C消费电子产品搬到线上。”梁振鹏认为,无论是宏图三胞还是国美、苏宁,如今实体店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渠道布局、品牌展示、售后中心。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