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创富故事 > 正文

22岁、身家1亿、火箭天才……一个创业少年的时代样本

文章来源:GQ中国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7-21 17:59:03

背叛

胡振宇说自己一生中遭遇过三次“背叛”。遭科创航天局(以下简称科创)开除,被他视为第二次背叛,也是最严重的一次。那是一个由火箭爱好者组成的团体,成员大多是科创论坛上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大二时,在华南理工大学读工商管理系的胡振宇加入科创,开始火箭之旅。2011年底到2013年底,他在这个团体里度过了两年时间,接触火箭技术,学会应对媒体、争取投资。正是这份经历帮助他赢得“火箭少年”的光环。

当他得知我要去采访他在科创的昔日同伴时,胡振宇表现得很不安。他建议我不要去找那帮人,最好也不要在报道里提到他们。他用“就像踩到屎一样”来形容对科创的感觉。

他提醒我,尤其不要去见罗澍。23岁的罗澍是科创的现任主席,曾经是胡振宇在科创最亲密的搭档,他们的交往贯穿了胡振宇大学时造火箭的岁月。

我见到罗澍时,他正在筹备科创的年会,三天没怎么睡觉了。罗澍外号“猴子”,戴着眼镜,反穿着一件“宜而爽”的白色内衣,顶着缺乏修整、长得过长的平头。聊天时,他一直在用大拇指反复摩擦手臂和脚踝上的污垢。

罗澍非常愿意聊关于胡振宇的事情。他记得,正是在2011年8月的科创年会上,他认识了胡振宇。他们一起坐火车从广州去贵州安顺参加年会,一起观看年会活动上的火箭发射。回来后,胡振宇、罗澍跟另外几个人组成了科创广州项目组。胡由于技术差、经验少,一开始主要负责打杂、联系媒体。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火箭都是神秘莫测、具备高精尖科技的庞然大物,比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事实上,科创制造的探空小火箭,结构、技术简单得多,不需要控制系统,也无需加速度到宇宙第一速度进入太空。

罗澍强调,他和胡振宇造的火箭从未达到探空火箭的标准,只是大学生们的业余爱好;而这种技术在上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后来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都得到了普及。

刊于《气象科技》(1976年3月)的《战胜干旱夺丰收》一文提到,为了抗击干旱,广西都安县的农民们自造了射高达到2.3公里的小火箭,在1974年的春秋两季共发射1600多枚,用于人工降雨,取得良好效果。上世纪80年代,农业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本《小火箭人工降雨》的连环画,教农民们制造小火箭,里面介绍了小火箭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指出“成本低、收益大,方便灵活,容易掌握”。

不过,由于在发射时存在安全问题,又容易被改装成导弹(世界上第一枚探空火箭“女兵下士”即由V2导弹改制而成),火箭在国内并未受到官方鼓励,所以爱好实践不多。

胡振宇在科创参与制造的前三枚火箭都失败了:第一枚未能通过自身的安全审查取消发射;第二枚因发动机故障爆炸在了发射架上;第三枚成功升空10米后,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栽进了路边的棉花地。

但负责联系媒体的胡振宇展示了灵活机智的一面。他告诉媒体,第一次发射是空管部门叫停的,从而引发对公权力机构不作为的社会探讨;关于第二次发射,他诉说了制造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不易,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同情;第三次发射,虽然失败了,但胡振宇组织的年会展示了科技爱好者们欢聚一堂的景象,给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

胡振宇频频登上电视节目,以一个充满正能量和好奇心、不屈不挠的科技少年的形象出现于公众视野。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胡振宇渐渐成为科创的明星和招牌。2012年1月,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总找到他,给了科创广州项目组十万块钱赞助。

科创广州项目组用这笔钱启动了“YT-4”项目。项目进行得非常艰难。那会,独立纪录片导演张彤常常跟着团队去做试验,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们一共做了11个发动机,炸了8个。”

在张彤的印象里,项目开始时,这群小伙伴们基于兴趣爱好在一起,经常说说笑笑,没有矛盾,挺和谐的。这也是胡振宇记忆中温情的时刻。他经常一次旷掉两三天的课程,去中山大学找罗澍做试验,两人吃饭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晚上睡觉也挤在一张折叠床上。

YT-4本计划在2012年8月前完成发射,但直到2013年4月,项目仍看不到完成的希望。在赞助已超额花掉两万多的情况下,赞助方选择了退出。

项目是否要进行下去成了一个问题。2013年6月中旬,项目组进行了一次投票,只有胡振宇坚持做下去,另外三人选择退出。项目组解散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在张彤拍摄到的一个画面里,胡振宇情绪失控,流着眼泪指着罗澍的鼻子咒骂。

科创的第二任主席覃永良说,真正让胡振宇和科创分道扬镳的,是双方的方法论不同。他认为胡振宇是一个不诚实、不讲规则、对他人生命缺乏尊重的人。

那年7月底,科创在沈阳开年会,胡振宇将 YT-4打包带了过去,执意发射。在沈阳,关于火箭的安全评审会由于胡振宇女友宓泽璇的痛哭而中断。

罗澍坚持认为,发射 YT-4是一个错误,“YT-4有很多隐患,除了把燃料塞进了发动机,别的所有工作都没有到位。开伞系统和点火系统都没完成。当场爆炸的概率是非常小,但飞歪、飞丢,是非常有可能的。”

罗澍当时有关火箭不安全的言论让胡振宇愤怒不堪。他在一篇帖子里回忆当时的情绪,“握紧拳头,我用双目狠狠的盯着那个人!我并没有一拳打过去,心里默念,这火箭一定要成功,我要证明给所有人看,这些质疑,这些谣言,让他们都去死吧!”

最终,7月29日,火箭在内蒙古科左后旗6m/s南风的吹动下以10度偏航窜入天空,因伞绳断裂未能成功伞降,除了罗澍拣回一个头罩,箭体的其余部分失踪,也没有实现数据上的收集。

张彤记得胡振宇在火箭发射后情绪的激动,“他跪在了地上,差不多都快哭了。”

科创首任主席刘虎提心掉胆,担心火箭窜向发射现场两公里外的一大片牧民砖房。罗澍说,如果火箭落在民居,下降速度大概在200米每秒左右,能直接插穿三层楼房。

在一年后发布的一封公开信中,科创官方表示了悔意,“设计上下了功夫,但在距离问题‘归零’还很远时就发射,变成了表演箭”,也为自身“没有坚决阻拦无谓的冒险,同时容忍违反规章的试验活动被搬上媒体炒作”向公众道歉。

YT-4的发射带给科创的是后怕,带给胡振宇的却是名声直线上升。

火箭发射的视频在《中国梦想秀》、《青年中国说》、《天天向上》、《鲁豫有约》等节目中反复播放。大屏幕上每一次火箭呼啸着飞向天空,都伴随着主持人和观众席“啊”、“哇”的赞叹声。没有媒体在意火箭发射时的安全隐患,也没有人追究,由于没能实现箭体回收,无从得知实际射高,胡振宇声称的4.2公里射高其实只是一个模拟数据。

在参加《中国梦想秀》时,胡振宇贪掉了小伙伴们的功劳。他向周立波介绍,“这枚火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所有所有的东西都是我来做的。”他甚至还对媒体声称,科创是他创立的组织。这期节目的字幕打出“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胡振宇在无人区进行发射试验”。事实上,空管部门从未就此事给出过任何回应,发射区域也并非无人区。

科创不得不在官方网站上多次就胡振宇的言论进行澄清、道歉。其中一次,科创写道,“我们错了。科创航天早起放纵炒作是严重错误……他自己说谎时,科创航天认为‘有利于普及航天科技活动’,对后果缺乏长远预见,没有果断制止。”

2013年12月12日,覃永良作为主席启动了开除胡振宇的动议,原因列了五点,其中包括“谎话连篇”、“多次违反安全规定”。开除决定最终以5:2的票数通过。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