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牛逼,要么滚蛋”
在王兴的T型战略中,美团酒店是美团继猫眼电影后在垂直化电商领域的又一次发力。
2012年,携程、艺龙推出了酒店团购业务。当时负责移动业务的陈亮也注意到,移动端的用户对酒店等旅游类新单的点击比例很大。移动代表未来趋势,这是王兴的一个基本判断,他决定让陈亮组建一个酒店产品团队。
跟美团之前切入的餐饮团购领域不同,酒店行业已经存在着庞然大物般的在线电商平台。“携程、艺龙都是干了十几年,他们1999年成立,市值都很大,我们那时候还很小。”陈亮说。
王兴决定另辟蹊径,开拓新的蓝海。他发现,携程、艺龙尽管推出了团购,却是针对商旅需求的产品,而“年轻人自己掏钱”的市场是一个可以挖掘的巨大市场。“我们关注到了之前行业完全忽视掉的一群商人和消费者,他们不是高端的商务用户,但他们有非常切实的住宿需求。”陈亮说。
针对个人消费的经济型酒店,便成了美团在酒店领域的切入点。这个人群也与移动端使用人群重度重合。
另一方面,由于携程、艺龙等服务商都是以预订为主,用户可能随时取消,这会导致酒店无法确定真实的入住情况,“现在看卖出去50间,但晚上到6点到底有多少人会来,心里没底”;而美团是预付款模式,整体上把一些不靠谱的需求过滤掉了,因此美团的入住率是酒店行业最高的,达到80%,这会有效提升商户的运营效率。
很快,美团酒店就在巨人的身影下迅速成长起来。2014年美团酒店交易额达到55亿元,间夜量(酒店在某个时间段内,房间出租率的计算单位)达到4500万,仅次于携程网,成为国内第二大酒店分销平台。此外,美团酒店交易额有超过80%交易额来自移动端,是全国最大的移动订房平台。
接下来,美团外卖成为王兴拓展的第三个新兴垂直领域,也是增加美团对消费者和商家黏性的关键尝试。
在王兴看来,外卖能和团购进行完美互补:团购针对出门消费的顾客,外卖则针对宅男宅女;团购满足顾客省钱的需求,外卖则满足顾客便利的需求;团购解决了商家短期营销需求,外卖则解决商家长期销售需求。两者的组合能让美团在O2O餐饮链上更为完整。
2014年3月,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各大高校附近,每天都有人举着硕大的牌子派发传单,告诉匆匆而过的学子们:美团外卖来了。
校园市场是美团发力的第一站。通常一个城市的大学都集中在一个区域,人群和订单量相对集中,让美团在配送上节省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相对白领群体每天只消费一顿饭,一周最多只有5顿的外卖量而言,校园用户食宿都在学校,每周很可能达到14顿外卖量,显然比前者更具价值。
当然,对于王兴来说,真正的价值仍要落脚在互联网对传统外卖商家销售模式的改变。
改变源于对商家痛点的察觉。众所周知,食材的采购和存放一直是餐馆最大的问题。由于客人的不确定,导致餐馆在购买菜品时具有极大的随机性。而随着客人的点餐很容易出现部分菜品迅速售罄,部分菜品滞销的情况。
美团外卖根据消费者在线预订等情况,进行前期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帮助商家提前预判菜品的销售情况,从而让餐厅的管理采购链条更合理。
在传统点餐模式中,商家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来自电话漏接或占线而错失订单。在接到外卖订单后,商家还得手抄记下客户备注、送货地址,极其麻烦。
“互联网将会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美团所推出的互联网接单软件,将所有人工环节都由系统代劳。王兴很清楚,这套餐饮管理系统是中小商家急需的,一旦渗透到其日常运营管理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黏性。
但另一方面,在线外卖市场,是个竞争更剧烈的市场。饿了么主要发力更重视服务和体验的白领市场,点我吧从物流环节入手,还能在送餐之外配送商超的小货品;各种小型外卖O2O公司有的推出“厨房店”的概念,有的专做火锅外卖……各外卖平台间的竞争,从肢体冲突到挟资本抢占布局,屡见不鲜。
这背后争夺的,除了大家都能看到的高频度的黏性消费,更可能是未来本地生活服务产业的某个入口。对美团而言,还是能否将团购业务中餐饮领域的资源(B端商户)导入到在线外卖、创造更大价值的转化关键。
即使美团外卖上线一年时间里,日订单已突破150万单,王兴仍然不能松一口气。
作为美团的“最强大脑”,王兴面前的台式机总开着二十几个浏览器窗口,笔记本电脑开着中国地图。要建立起与用户和商家的强关系,美团已经找到了很多垂直的“竖”:团购、酒店旅游、电影、外卖……每个单点都对应一个广阔的产业,拥有无限可能。但要各个击破,实现并联,之后全面切入O2O本地生活服务这个更为广袤的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团还在路上,似乎初具了巨头相。对于正在发生的、未来将要发生的更多硬战,王兴的回答有理科男式的简洁,也有战士般的冷酷——“要么牛逼,要么滚蛋”。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